【摘 要】
: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纤传感技术是结合等离子光学与光纤光学在微纳尺度上实现对光的传输、耦合、谐振、放大和检测的新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光纤传感的瓶颈问题而成为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热点。石墨烯作为二维光电材料的典型代表,由单层碳原子排列成六方晶格的碳同素异形体,具有强度高、零带隙、大的比表面积、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吸附材料且易于集成到光纤上,在光通信、光器件和光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光子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光纤传感技术是结合等离子光学与光纤光学在微纳尺度上实现对光的传输、耦合、谐振、放大和检测的新方法,能够有效克服传统光纤传感的瓶颈问题而成为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热点。石墨烯作为二维光电材料的典型代表,由单层碳原子排列成六方晶格的碳同素异形体,具有强度高、零带隙、大的比表面积、高稳定性等特点,可作为吸附材料且易于集成到光纤上,在光通信、光器件和光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光子晶体光纤横截面内部存在大量的微结构,使其结构设计在性能提升上具有极大的可操作空间。基于此,本论文从结构创新的角度利用有限元法(FEM)系统的研究并设计了二种石墨烯PCF-SPR传感器,探讨了SPP激发、耦合及其与生物分子之间的共振耦合效应;研究了材料性能、几何参数对生物测量灵敏度和信号强弱的影响。实验验证了石墨烯光纤传感器的性能,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首先,设计了一种D型石墨烯-金的PCF传感器,利用SPR技术实现了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高灵敏度的折射率传感。该结构设计第一层缺失2个空气孔,第二层空气孔呈D型排布,纤芯设计一个空气孔。利用FEM分析PCF的结构参数,计算结果如下,在折射率(RI)1.32-1.41内,涂覆石墨烯,最大波长灵敏度达到4200nm/RIU,振幅灵敏度为450RIU-1,测量精度为2.3×10-5RIU。其次,设计了一种利用非对称等离子体纳米孔石墨烯增强灵敏度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双折射效应和SPR技术,实现了在可见光到近红外波段高灵敏度低损耗的传感检测。该结构由由三个环六角形排布的空气孔组成,其特征是在纤芯水平方向有二个大空气孔,利用打破正交对称结构,有效增强SPR效应。结果显示:当RI在1.37-1.42,涂石墨烯后,传感器的最大灵敏度提高到19200nm/RIU,与未涂石墨烯相比提升了23.08%,测量精度为1.27×10-6RIU。最后,设计了氧化石墨烯长周期光纤光栅并结合癌胚检测,验证了石墨烯等离子体光纤传感器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为石墨烯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验依据。以上研究为设计新一代高灵敏度生物传感器提供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超精密测量与定位是精密制造、半导体生产和纳米科学技术的基石。由于光栅干涉仪位移测量系统具有周期非线性误差,因此有必要进行周期非线性误差分析与建模,为减小和补偿光栅干涉仪的周期非线性误差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分析了光栅干涉仪位移测量系统中引起周期非线性误差的误差源,建立了周期非线性误差综合模型,并分析了各种误差源对光栅干涉仪的周期非线性误差的影响,研究了减小周期非线性误差的方法,有助于光栅干涉仪位移
通过《2021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报》数据分析,以具体案例为基础,得出企业在技术交易中,具有技术输出和技术吸纳的双主体性质。针对企业在技术交易中的实际情况,分析企业作为技术输出方和技术吸纳方双主体的特点,以及制约因素,提出挖掘企业有效需求模式、绘制重点产业发展“创新图谱”模式、技术转移公共服务平台模式、“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服务模式等适应企业技术转移需求的创新模式。
折射率(refractive index,RI)测量在医疗诊断、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等诸多领域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现象对电介质与金属界面处的较小RI变化异常敏感,因此该现象常被用于折射率传感。光纤SPR技术由于其抗干扰强、无需标记、实时监测、高灵敏度、响应迅速的特点被广泛研究。目前大多数光纤SPR传感器是采用石英光纤,
本文利用沿北半球120°E子午线分布的位于漠河(MH53.5°N,122.3°E),北京(BJ,40.3°N,116.2°E)和武汉(WH,30.5°N,114.6°E)的三个流星雷达台站的观测数据,使用Lomb-Scargle谱分析、谐波最小二乘拟合、双谱分析和双相干分析方法,研究了北半球平流层爆发性增温(Sudden stratospheric warming,SSW)期间,这三个中纬度站点中
空间外差光谱技术(Spatial Heterodyne Spectroscopy,简称SHS)作为新型高光谱分析技术。因其具有获取超高光谱分辨率光谱数据的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大气检测、卫星遥感等领域。但在空间外差光谱仪的制作过程,或探测工作环境的改变都会引入误差,使干涉图数据不准确,需要进行误差校正。在卫星平台下,由于工作环境变化,导致地面测定的校正参数对空间外差干涉图数据不再适用,特别是调制项误差
在纳米尺寸下,探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发现新的物理效应是纳米光子学的重要研究内容。表面等离激元(Surface Plasmon Polaritons,SPPs)可以将光限制在亚波长尺度以及增强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但金属纳米粒子中固有的欧姆热和对外辐射损耗却严重限制了SPPs在光学器件中的应用。因此,为了克服这一困扰,本论文采用多重耦合效应的总体策略,通过在格点阵列中激发表面晶格共振、法诺共振
提出了提纯HCG的新途径,人流物经45%乙醇pH7.8抽提;75%乙醇pH4.8二步沉淀;DEAE-纤维素柱层析,可得4017Iu/mgHCG精制品。
空间外差扫描成像技术具有空间外差光谱技术和成像技术共同的特点,通过一次扫描成像,就能获取探测目标的一维光谱信息和二维空间信息,实现探测区域内目标点的光谱复原,具有高光通量,超高光谱分辨率等优点,而且简化了仪器结构,使得干涉成像光谱仪实用性更强,成像效果更好。在高光谱分辨率的大气探测,空间探测,对地观测,海洋遥感,国防领域都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意义和重要的应用价值。空间外差成像光谱仪从干涉图像序列的采
空芯光纤(HCF)是非线性光学、光纤传感和激光器等领域的强大载体,它包括空芯光子带隙光纤(PBF)、光子晶体光纤(PCF)、石英毛细管光纤(COF)以及多孔光纤(MHF)等。其中与单模光纤(SMF)直径相近且由管状包层和空气孔组成的石英毛细管光纤,特殊的空芯结构使其在与其他特种光纤熔接后,可制备出一系列结构简单、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级联结构传感器件。近年来随着光纤加工技术的进步,使得研究人员可以
伴随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需要更好的了解空间环境,进一步发展空间探测技术,构建更为完备的空间探测体系。地球等离子体是日地空间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地球空间等离子体环境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传统的地基电离层探测以及中高层大气探测系统所观测区域受到较大限制,无法获取电离层顶部信息。但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卫星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能够从更广阔的区域对等离子体空间环境进行观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