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典型病害及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调查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逐步扩大,在西部山区修建大量的(高速)公路,而目前我国已建公路隧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衬砌裂缝及渗漏水等病害问题.隧道病害的产生,导致未达到隧道结构设计基准期而急需大修,既浪费了大量资金,又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隧道病害严重威胁隧道内行车的安全,缩短公路隧道的维护周期和使用寿命.报告通过对国内外隧道病害的资料分析,结合隧道病害现场调查,分析隧道病害的成因、特征和形成规律.与传统的分幅单体隧道相比,连拱隧道有很多优越性,但不利因素也很多.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难题是如何有效防止连拱隧道渗漏水、确保安全稳定的情况下密实中隔墙顶部混凝土、保证隧道施工中中隔墙具有足够的承载力和稳定性而不至于破坏、尽量降低后开挖隧道的爆破震动对先开挖隧道围岩和支护的影响.因此,收集国内外有关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资料,初步分析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产生的原因、机理、特征和规律,针对连拱隧道的特点,对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情况进行详细调查,以得到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产生的部位、地段、形态特征和频度等资料,研究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的特点、成因和形成规律.根据连拱隧道裂缝和渗漏水产生的原因,结合隧道结构设计、施工和设计,研究各种结构性和非结构性裂缝以及渗漏水防治的技术和方法,提出在设计、施工和运行各阶段所需采取的防止措施,探求在设计和施工阶段避免隧道病害产生的技术、方法和具体措施,研究在公路建设中尽量减少或消除隧道衬砌病害,减少土地的开挖量,降低工程造价和隧道的维修费用,提出合理的设计、施工方案,优化隧道结构,减少施工工序的措施.本研究对公路隧道的安全性、耐久性和隧道使用寿命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时在改善隧道的运营环境、节约用地和保护环境等方面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他文献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与喜马拉雅山—地中海地震带之间,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灾害重。强烈地震导致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给人类的生命、财产等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
反硝化除磷技术具有节约碳源,节省曝气量,以及降低污泥产量的优点。本试验采用SBR反应器,按厌氧/缺氧/好氧(A/A/O)模式,采用以红糖为碳源,以硝酸盐、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进行了反硝
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造成人员被困与伤亡的主要原因。在地震救援中,余震或救援方法不当所造成的废墟二次倒塌、连续性倒塌是威胁救援人员及被困人员安全的重大隐患。地震救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其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本文在混凝土空心砌块砌体结构和配筋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研究的基础上,结合钢筋混凝土短肢剪
土体在振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应变动力本构关系在土工计算中作用至关重要。实际工程中,土体的变形很复杂,动力荷载比静载更容易使土体发生蠕变、应力松弛、弹性后效等流变特性。
地下矿体的开采有着悠久的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地下采矿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如采矿深度增加,难采矿床增多,安全、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等。因此,地下采矿必须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武器
将主动或半主动控制元件与基础隔震系统结合起来的智能隔震体系,能有效的提高被动隔震结构的整体工作性能。控制算法是智能隔震控制的理论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智能隔震
高层结构、高拱坝等重大建筑结构一旦遭受破坏,后果将相当严重。在常规的工程动力设计中,常常采用刚性地基模型,分析结构的动力特性和动力响应,然而上部结构与地基基础是一个有机
在城市规划建设中,有些建筑物需要移位,即从原来的位置移动到一个新的位置。建筑物移位技术对于进行合理、有效的城市改造和建设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尚未正式出台建筑物移位
工程力学是工程类专业,特别是土木工程、材料、机械专业的基础学科,如何将工程力学教授好,是多年来一直被重视的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PC机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教学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