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内镜技术与后路椎板开窗减压术治疗类肿瘤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对比

来源 :南昌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ring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类肿瘤样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特殊类型的椎管内游离型椎间盘突出,因游离的髓核周边形成炎性血管化,核磁共振显示髓核周边出现强化光圈的“戒指征”,容易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血肿等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案为开放手术开窗髓核摘除并椎间融合术,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脊柱内镜技术治疗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已成为一种成熟的微创手术方案,但目前采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类肿瘤样椎间盘突出症的报道和临床研究较少;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类肿瘤样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本团队在术前精准诊断的基础上,采用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类肿瘤样腰椎间盘突出症,达到了理想的疗效,但脊柱内镜与传统的开窗术治疗类肿瘤样腰椎间盘突出症两者近期和远期的疗效究竟有无差别,目前尚缺乏系统的比较研究。本研究对脊柱内镜与传统的开窗术治疗类肿瘤样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为临床采用更为微创、有效的方案治疗类肿瘤样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的24例类肿瘤样腰椎间突出症患者的病例资料,其中12例采用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治疗(微创组),12例采用经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开放组)。术后随访1年,通过对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VAS疼痛评分、ODI评分以及改良MacNab评分进行疗效评估。结果:微创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小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ODI评分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微创组与开放组术后VAS疼痛评分、OD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改良MacNab评分,优4例,良6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83.3%;开放组术后改良MacNab评分,优4例,良4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脊柱内镜技术治疗类肿瘤样腰椎间突出症具有良好的手术疗效,是一种很好的手术治疗选择。脊柱内镜技术与后路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类肿瘤样腰椎间突出症近期疗效相当,无统计学差异。
其他文献
财政收入不仅是国家最重要的收入形式或来源,而且政府会在每年年初时提交预算草案,根据当年的财政收入预测情况,合理安排各方面支出。那么,如何预测,怎样更加准确地预测未来财政收入?这正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对此本文分为了两种预测思路,并选取了人口数量庞大、地处交通要塞的济南市为例,对上述预测方法进行了论证与推广。(根据数据发布统一要求,官方按照原济南市、原莱芜市两个城市分别发布)。首先,只利用财政收入自
<正>人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人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猪链球菌病列为B类疫病[1-2],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3]。人颅内猪链球菌感染通常表现为
从计算与实测的角度,分别介绍了获取建筑结构自振周期的几种主要方法.简述了周期计算方法适用范围;着重介绍了结构周期实测的脉动分析法,并将该方法与其它两种周期实测方法进
从Hilbert空间(H,(&#183;,&#183;))上的一个有界自伴算子G可以导出不定内积[&#183;,&#183;]:=(G&#183;,&#183;),本文给出了由G所导出的Krein空间上的G-自伴、G-酉以及G-正常
在红外人脸识别的过程中,特征提取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脸部有效信息的提取和处理,直接关系到红外人脸识别率。特征提取,主要包括全局特征提取和局部特征提取。红外人脸图像由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提出教师应该在英语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强化,帮助其树立对英语学习的自信,从而实现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教学目标。由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