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与单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临床特点的比较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zhiwangs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比较儿童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RVGE)临床特点和预后的差别。实验方法:1、收集2010年01月至2013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符合入选标准的住院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两组,惊厥组,用S(seizures)表示;无惊厥组,用NS(no seizures)表示。2、比较两组之间的人口统计、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脑电图、头颅影像学、治疗情况,随访两组预后情况。实验结果:315例轮状病毒性胃肠炎(rotavirus gastroenteritis,RVGE)患儿中,103例(32.7%)无惊厥发作,212例(67.3%)存在惊厥发作。S组惊厥发作前胃肠道症状持续时间平均时间为2.45天;惊厥发作形式209例(98.59%)全身发作,3例(1.41%)局灶性发作;惊厥发作的频率1次到10次不等,51例(24.06%)惊厥次数大于2次,平均1.96次;惊厥发作持续时间5s到30min不等,11例(5.19%)大于15min,平均4.10min。S组和NS组惊厥家族史(10.38%vs 1.08%,P=0.003)、既往惊厥史(13.21%vs 1.08%,P=0.000)均存在统计学差异;S组和NS组白细胞计数(7685±2848 vs8841±3338个/mm3,P=0.002)、血清钠离子浓度(135.22±3.74 vs 137.01±2.55mmol/L,P=0.000)、钙离子浓度(1.24±0.07 vs 1.29±0.10mmol/L,P=0.000)、血清乳酸浓度(2.04±1.09 vs 2.30±0.88mmol/L,P=0.037)、SB(标准碳酸氢盐)浓度(19.84±2.11 vs17.85±1.96mmol/L,P=0.000)、AB(实际碳酸氢盐)浓度(16.96±2.50 vs14.90±2.36mmol/L,P=0.000)、TCO2(血浆二氧化碳)含量(17.79±2.66 vs15.77±2.31mmol/L,P=0.000)及血清PH值(7.41±0.05 vs 7.37±0.05/L,P=0.000)均存在统计学差异。S组103例(48.58%)行发作间期脑电图检查,其中9例(8.74%)结果提示非特异性异常,其随访脑电图结果均正常。两组住院期间死亡率均为零。1年至4年的电话、门诊随访,S组患者出院后13例(7.07%)有热性惊厥发作,4例(2.17%)有无热惊厥发作,1例(0.54%)出院半年后再发抽搐,诊断癫痫,托吡酯治疗中。NS组患者有2例(2.15%)热性惊厥发作各1次。两组患者出院后惊厥发作(9.24%vs 2.22%,P=0.028),存在统计学差异。两组进展为癫痫概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运动、认知和智力发育与正常同龄儿无异,组间无差异。结论:1、相对于单纯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患儿,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患儿的平均住院日,神经系统后遗症以及远期预后无显著差异。2、是否合并惊厥不是轮状病毒性胃肠预后的决定因素。3、本研究也表明轮状病毒性胃肠炎合并惊厥是一个良性的临床经过,可以省去一些不必要的辅助检查。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