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发展、人口迁徙过程中特有的现象。由于父母外出打工造成亲子分离,留守儿童不得不独自面对学业、生活和情感,难免产生多方面的困扰和难题,并引发一系列学习、行为、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调查、报道和研究层出不穷,但大多数研究者只是关注留守经历对儿童发展的负面影响,采用各种测量工具和极端个案来证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如非留守儿童,甚至给留守儿童贴上“问题儿童”的标签。然而在实际生活中通过观察发现,大多数留守儿童虽然对父母不在身边感到无奈,但仍然对生活抱有很大的信心,面对挫折表现出很大的“弹性”。其中,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是影响这种“弹性”大小的一个内部因素,外向的儿童更善于寻求和利用人际的帮助,来抵抗留守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但到目前为止,对留守儿童的这种不受逆境影响的“心理弹性”的研究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缺乏实证研究。研究以留守经历较多的河北省蔚县一中的587名高中生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来探究留守经历对他们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影响,以及人格特质作为个体的内部变量与心理弹性之间的关系。共回收有效问卷531份,其中有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占223人,没有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占308人。施测的问卷包括:(1)自编的基本情况问卷;(2)青少年心理弹性量表(3)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量表。研究分析了高中生的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两个因素分别在年级、性别、是否寄宿等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对有无留守经历的高中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这两个因素进行了差异比较,以及不同留守经历的高中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差异。研究还分析了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的关系,以及有无留守经历的高中生群体在这两个因素关系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高中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存在年级差异,但不存在性别、寄宿情况的差异。2.有无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并没有显著差异。3.不同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在父母外出打工情况、照顾人类型、照顾人文化程度上、以及父母外出打工年限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父母的联系频率不同的高中生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有显著差异,留守开始时间不同的高中生其心理弹性也存在显著差异。4.全体高中生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四个因素和心理弹性正相关,情绪性和心理弹性负相关。以高中生人格特质为自变量,以有无留守经历的高中生作对比群体,以心理弹性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方程。有留守经历的高中生情绪性、谨慎性、外向性、宜人性四个人格特质因素依次进入心理弹性的回归方程,而无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只有情绪性、外向性和谨慎性三个因素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综上所述,得出研究结论如下:有无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其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不存在显著差异,但留守开始的时间、与父母的联系频率会对有留守经历的高中生人格特质和心理弹性产生重要影响。人格特质中的外向性、宜人性、谨慎性和开放性与心理弹性正相关,情绪性与心理弹性负相关。情绪性、谨慎性和外向性对于有无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心理弹性均有预测作用,但宜人性只对有留守经历的高中生心理弹性具有预测作用。通过建立留守儿童积极正向的人际关系,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弹性,进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