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字技术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各行业与数字技术融合的数字化创新已成为蓬勃趋势。2021年3月14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推动建设交通、能源、市政等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经济新优势,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等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物流等重点领域。因此,本文研究数字化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区域差异,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取了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我国30个省市区(西藏因数据不全未列入)2004-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观测样本,探究数字化创新影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和程度大小,基本内容和主要结论是:(1)奠定理论基础。在综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将数字化创新界定为由数字化技术驱动或嵌入的创新,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界定为物流业实现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和结构优化发展的统一;然后运用劳动分工理论、扩大再生产理论、第三利润源理论和学习效应理论等,深入分析了数字化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理,发现数字化创新通过深化劳动分工、扩大再生产、增加第三利润源和学习效应等对物流业的效率、绿色、结构等方面产生影响,从而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2)数字化创新水平测度。以我国30个省市区2004-2018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从数字化技术创新能力和数字化平台规模两方面对全国整体以及东中西部数字化创新水平进行测度,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就全国整体看,数字化创新水平在2004-2018年间呈现出在波动中不断上升的趋势,年平均值为0.059;第二,就东中西部比较看,数字化创新水平东部地区遥遥领先,广东省年均值最高为0.378;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如青海省年均值仅为0.003。(3)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基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界定,本文首先通过SBM-DEA模型测度了物流业效率,然后运用熵值法测算出全国30个省市区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得出的结论是:第一,就全国整体看,在2004-2018年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不断波动增长的趋势,年平均值为0.444;第二,就东中西部比较看,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在三个地区的不同时间、不同板块各有优劣,总体看东部、中部地区的物流业效率较高,西部地区较低,年均值最高的湖南省为0.616、最低的吉林省为0.240。(4)通过灰色关联模型对数字化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测度。得出结论是:第一,就全国整体看,数字化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联作用都是非常显著的,样本期内均值为0.910;第二,就东中西部比较看,东部地区的数字化创新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联度最低,在样本期内的均值为0.857,中部地区的数字化创新关联度均值为0.935,而西部地区最高,达0.945,说明三个地区的数字化创新水平差异大于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差异,西部地区在较低的数字化创新水平与较低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下二者关联更为协调。(5)数字化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第一,本文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发现在未加入控制变量时,前者对后者的影响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在加入了控制变量如地区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人口密度、政府干预程度、科技水平后,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依旧在1%的水平上正向显著。第二,如果将数字化创新水平拆分为数字化创新技术能力与数字化平台规模两方面,分别检验则发现:两方面都作为力量源泉,但其中的数字化平台规模是更为强劲的推动力。本文将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方面即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和结构优化发展分别带入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后测算发现,数字化创新对这三个方面都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绿色发展和结构优化发展的正向影响在1%的水平上显著。第三,通过对东中西部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强,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不显著,中部地区主要通过对物流业绿色的影响、东部地区主要通过对物流业效率与结构优化的影响、西部地区主要通过对物流业效率的影响来影响物流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化创新对全国四个直辖市的影响更强劲。第四,通过平方项与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化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不存在倒U型影响,说明我国30个省市区在研究期内还不存在数字化发展过度的问题。(6)相应的对策建议。基于以上研究结论及分析,本文最后分别提出了针对全国的总体建议和专门针对各地区的差别性建议。创新之处:(1)理论上,运用劳动分工理论、扩大再生产理论、第三利润源理论和学习效应理论等比较深入地阐释了数字化创新影响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2)实证上,测度了我国30个省域数字化创新水平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以及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程度,为制定整体性和区域差异性的提升数字化创新水平和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政策提供了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