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得益于户籍制度改革的持续执行,我国在城镇化推进方面成绩斐然。然而,农民工城镇化仍存在充足的发展空间。诸多调查显示当前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并不高,有落户意愿的这部分农民工真正能够实现落户的又少之又少。针对该问题,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就农民工的落户意愿现状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但意愿仅仅是一种心理倾向,有了城市落户意愿未必产生实际落户行为,因为对农民工来说落户过程中更多的是受到诸如个人特征和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明晰落户行为的产生条件以及“意愿—行为”的转化机理才是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关键,也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本文结合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深入剖析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机理,探讨落户意愿和行为的影响因素以及二者之间的调节因子。主要内容如下:(1)基于典型抽样法在江苏省选取不同领域的76名农民工开展深度访谈,利用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分析范式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质性分析,构建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与行为间的转化机理的理论模型以及落户意愿产生阶段和落户行为产生阶段的分模型。(2)利用问卷调查法对前期构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首先进行问卷的设计和变量测量,同时利用预调查进行问卷修正;其次,利用AMOS17.0和SPSS20.0进行正式调查和模型检验,包括样本的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检验、落户意愿和行为产生阶段的分模型检验以及调节效应检验。(3)根据质性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引导农民工城市落户的具体对策建议。最终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与行为的转化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经历落户意愿产生阶段和落户行为产生阶段。(2)落户意愿产生阶段,居留意愿、城市户籍价值对落户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村户籍价值对落户意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流动人口入学政策在该阶段存在调节效应。(3)落户行为产生阶段,落户意愿是落户行为产生的前置条件且二者之间同向变化,主观能力中收入状况、客观环境中落户审批对落户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客观环境中城市发展状况、落户门槛对落户行为具有显著负向影响,工作稳定性对落户行为的作用不显著。此外,政策宣传在落户意愿与行为间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本文根据上述结论提出了对策建议。提升城市落户意愿方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退出机理同时允许农村土地入市来保障农民工财产性权益;同时重视农民工子女教育,加大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并合理配置城市教育资源。引导城市落户行为方面,首先,在户籍制度不断改革环境下,应保证政策的实际推广和落实;其次,应通过个人努力和职业培训提升农民工主观能力;最后,通过加快中小城市经济发展步伐、完善城市的公共基础设施来缩小城市之间的差距,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