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治对三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影响

来源 :海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obo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化感物质的产生、释放及其效应强弱除了与植物的内在特性有关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植物生存的环境。已有研究表明,在环境胁迫条件(生物或者非生物的逆境)下,植物会分泌更多的化感物质,对其他植物的化感作用会增强。化学防治是外来杂草与本地杂草目前主要的防治手段。广泛使用的化学除草剂必然会使入侵杂草处于环境胁迫条件下,影响到其化感作用的强弱,但不同的除草剂有什么样的作用规律,不同种类的入侵杂草在次生代谢方面将如何响应除草剂的胁迫,这些问题尚未见有具体的比对研究。本研究以三种不同作用类型的除草剂(百草枯、草甘膦、稳杀得)处理海南常见的三种入侵杂草(假臭草(EupatoriumcatariumVeldkamp)、蟛蜞菊(WedeliachinensisMerr.)、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umL.)),尝试找出化学防治对入侵杂草化感作用强度、化感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旨在初步揭示化学防治与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关系。 试验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剂对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也有很大的影响: (1)施药样品的化感作用的变化幅度远大于对照样品,施药浓度越高,化感作用变化幅度也越大;(2)不同作用类型的除草剂对同种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影响不同,表现为相同剂量下不同作用类型的除草剂有不同的最大作用时间与作用强度;(3)同种除草剂对不同的入侵杂草有同样的最大作用时间,但在相同剂量下引起不同入侵杂草化感作用变化幅度不同;(4)施用三种不同作用类型的除草剂后,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经一定时间的波动后均逐渐恢复到稳定状态,但不同作用类型的除草剂最后的恢复效果不同:百草枯处理的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在试验结束时仍远强于对照;草甘膦和稳杀得处理的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回复到几乎与对照一致水平;(5)采用植物化学预示方法进行化感成分鉴定,结果发现三种除草剂均未引起几种入侵杂草化感成分的变化。 从上述的实验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是哪种类型的除草剂都会引起几种入侵杂草化感作用强度的波动,但不同类型的除草剂引起的波动强度不同。由于化感作用是很多外来植物成功入侵本地系统所利用的武器之一,长期对其化感作用强度的影响有可能最终影响到其入侵潜力。因此在实际的杂草防治中建议选择对入侵杂草化感作用影响较小的除草剂。本研究的结果也旨在为入侵杂草化学防除方法优劣的评价与实际防除药剂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从本研究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经百草枯处理的入侵杂草其化感作用恢复效果最差,在试验结束时其化感作用仍强于对照,草甘磷和稳杀得处理的入侵杂草的化感作用回复效果较好,但稳杀得的除草效果较草甘膦差。因此,防治入侵杂草建议使用传导型除草剂草甘膦。 由于本研究只对入侵杂草的化感强度和化感成分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而没有对化感成分进行定量化研究,这对全面评价化学防治对入侵杂草化感作用的影响有些不足,期望能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大肠杆菌中已知的Nα—乙酰转移酶有RimL,RimI和RimJ。其它预测的可能参与Nα—乙酰转移的酶还有YhhY、YjaB、YjhQ、YjgM和YiiD。在本课题中,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基因敲除的手段,找
流行病学和相关研究证实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尖锐湿疣、宮颈上皮瘤样增生和宫颈癌的发生关系密切。HPV感染机体后各种病毒基因的表达是受严格调控的,尤其是晚期基因,在未
学位
植酸酶是一种可以水解植酸的磷酸酶类,能够分解饲料中的植酸为动物可利用的无机磷和肌醇,已经在动物营养,人类营养以及酶法合成低磷酸肌醇方面有了很广的应用范围。但目前,提
生物大分子的核质转运是由受体importinβ蛋白家族成员介导完成的。importin13(imp13,或者lgl2、IPO13)是importinβ蛋白家族的一个成员,它的表达和功能是受发育调节。Northern
黑色素瘤黏附分子(MCAM)是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中的一个多功能分子,在某些肿瘤血管再生、炎症反应、胚胎的发育中起重要作用。此外MCAM在斑马鱼、鸡、小鼠、大鼠、人基因组中有
目的:探讨山茱萸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大鼠脑老化及神经生长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3只,随机分为青年对照组(12只)、衰老模型组(11只)、模型给药组(20只)。以D-半乳糖48mg/kg侧腹部皮下注射42天制造大鼠衰老模型,模型给药组于造模42天后灌服小剂量(0.14 g/kg)、大剂量(0.28g /kg)山茱萸多糖,连续灌服30天。测定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丙二醛
植物在其生长与发育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各种不利环境因素的干扰,包括生物的与非生物的胁迫环境。这些胁迫环境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同时,植物在与胁迫环境
环境胁迫如干旱、土壤盐渍化和涝害等严重影响了作物的生长和发育,从而降低作物的产量。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可利用耕地面积的日益减少,通过小麦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探寻小麦基因与环境胁迫的相关性,发掘优异的抵御环境胁迫的小麦基因资源,对于培育高产小麦品种,促进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TaCCaMK基因是从小麦基因组中克隆获得的,编码依赖于钙/钙调素的蛋白
马铃薯是仅次于水稻、小麦、玉米的世界第四大粮食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马铃薯晚疫病是威胁马铃薯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传统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方法主要是采用抗菌剂及抗性育种策略。植物基因工程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应用为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契机,从马铃薯抗病资源中挖掘具有较高抗性的抗病基因,并将其导入到栽培品种中,无疑是我们获得和培育抗晚疫病马铃薯品系较为快捷的手段。本研究采用抗病基因同源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