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该文以为,美育与现实结合的立足点即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也必然可以从美育的角度,获得强大的理论支持,寻找到自己在整个对"人"的教育中的正确位置.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以为,美育与现实结合的立足点即是情感教育;情感教育也必然可以从美育的角度,获得强大的理论支持,寻找到自己在整个对"人"的教育中的正确位置.情感教育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对实践有以下的指导意义:情感教育和美育一样,作为通过情感来完成的人格教育应有其独立的品格;作为狭义的美育,艺术教育也应当摆脱其在实施中的技能化倾向;情感教育与教育的结合使后者由单调枯燥的说教变为一个审美化、情感化的生动过程,从而增强其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该文的主旨,就是以审美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结合来推动当前的情感教育走出困境.二者合而为一,共同完成对人的情感的培育,追求感性的觉醒、解放、释放和自由,同时呼唤感性的纯洁、升华和超越.让美化作情感性的、体验性的生活自身,寻求审美与生命的合奏,最终在真正的意义上实现人的生命.
其他文献
伟大艺术家的人格几乎总是处于矛盾冲突的漩涡之中,被誉为“她那个时代最伟大的女小说家”的弗吉尼亚·吾尔夫也不例外,而整合的人格是相似的,冲突的人格各有不同。本文将从现实
该文主要介绍德里达的解构主义,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批判了对逻各斯中心主义和结构主义语言学,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观点.文章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消解;第
郭晋稀先生的《说文古韵三十部疏证》(以下简称《疏证》)是一部从字音、字形出发,利用阴、阳、入三声之间的音转关系,探求字与字之间的同源及上古韵部的远近关系,深入揭示上古音转
该文从文化学的角度入手,透视《随想录》的层层面面,剖析作家创作的文化心态,以期对以巴金为工表的这样一位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和文化人格有一个更为深刻、全面的认
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用以指导新时期的社会主义文艺实践,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摆在文艺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大的历史任务.为了完成这一历
凌叔华是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从1924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到1984年发表 最后一篇小说,她的创作时间长达60年。本文主要论述她在二三十年代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