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瓜霜霉病是由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cubensis(Berk.&M.A.Curtis)Rostovzev]引起的黄瓜世界性主要病害之一。培育和推广抗病品种是减少霜霉病损失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种间渐渗途径,发掘和利用野生种中的优异基因,可以丰富黄瓜的抗病基因资源。明确抗病的遗传规律,QTL定位,有助于抗病基因的转移、累加和抗病品种的选育;研究其抗病分子机理是实现作物抗病性改良的理论基础,对实现黄瓜持久抗病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本文以高抗霜霉病黄瓜/酸黄瓜渐渗系IL52为试材,对渐渗系霜霉病抗性的遗传模式和QTLs定位进行研究;并利用黄瓜基因芯片,分析了IL52在霜霉菌早期胁迫下的表达谱,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霜霉病的遗传分析 通过高抗霜霉病渐渗系IL52和高感霜霉病品种‘长春密刺’杂交组合构建的4世代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了IL52霜霉病抗性的遗传机制。 结果表明:种植在不同地点的2个组合的遗传均符合E-1-1模型,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控制。但是,不同地点的F1的遗传倾向和遗传参数不同,种植在荷兰的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1.78%,多基因遗传率为3.16%;种植在南京的F2群体的主基因遗传率为94.11%,多基因遗传率为0。 2.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霜霉病QTLs的定位分析 以抗霜霉病渐渗系IL52与感病品种‘长春密刺’为亲本的276个F2单株为作图群体,构建了基于种间杂交的遗传图谱。该图谱共包括104个标记,分布于7个连锁群,全长642.5cM,标记间平均距离6.2cM。在荷兰田间自然发病,进行霜霉病抗性、黄化和坏死斑鉴定,在第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与霜霉病抗性相关的QTLs(DM_5.1和DM_5.2),贡献率分别为17.9%和14.2%,位于SNP标记mCU102和mCU1011处;与黄化相关的2个QTLs与霜霉病抗性相关的QTLs区域一致;与坏死相关的2个QTLs分别位于第5和第6号染色体上(Necr_5.1和Necr_6.1),贡献率分别为18.3%和13.9%。 3.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霜霉病的QTLs验证及候选基因功能预测 利用抗霜霉病渐渗系IL52与感病品种‘长春密刺’为亲本构建的含有140个单株的F2群体,在南京江浦进行成株期霜霉病鉴定,进行QTLs的验证。在第5号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QTLs区段,分别位于SSR15321-SSR13495和SSR07100-NJ50076。对这2.65Mbp和3.73Mbp目标区段进行基因注释和功能分析,找到72个对生物胁迫响应基因。 4.黄瓜/酸黄瓜渐渗系与霜霉菌早期互作的表达谱分析 利用黄瓜基因芯片技术,对高抗霜霉病渐渗系IL52接种霜霉菌后4h、12h、24h、48h和72h的基因表达谱进行分析。在设计的26,146个探针,我们共找到5,141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预测功能的基因1,041个。利用GO分类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细胞过程、生理过程、催化活性、代谢过程和对刺激响应等。利用KEGGpathway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为光合作用、淀粉和蔗糖代谢、糖酵解/糖异生等75个代谢途径。随机选取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和蛋白质代谢等相关的10个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在抗感霜霉病材料中进行qRT-PCR分析与验证。结果发现,其中9个基因在抗感材料中的表达趋势大体一致;而另1个UDP-葡聚糖基转移酶基因在抗病材料中上调表达,而在感病材料中下调表达。黄瓜/酸黄瓜渐渗系抗霜霉病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性反应,涉及了大量的基因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