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西学东渐”始,经过了五四时期的“德先生”与“赛先生”的启蒙,到建国后科学带着国家光环进入体制层面,国人对于科学的权威一直甚少质疑。时至今日,作为人们认识和了解世界的最主要方式,大众媒介也成为了科学传播的主要渠道,科学技术和知识便通过媒介与我们相遇,人们也根据媒介所呈现的和所描述的来构建科学的形象,来判断其真假利害。目前我国国内连接科学与大众的最主要渠道有三类,分别是主流科技媒体、网络科技媒体和都市精英类媒体。随着这样的变化,“科学”也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科学传播的主体和模式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本文拟首先对科学传播在我国的发展做出纵向上的梳理,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目前一段时间内科学思潮的变化与科学传播的格局。通过对于转基因议题的报道与讨论,比较新时期三种最典型科学传播的媒体报道与传播方式,试图以小窥大,探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迁,人们所深深依赖的媒介是如何引导科学走入公众的生活,不同类型的媒介究竟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于科学的认知和参与,这种影响又是如何投射到现代民主社会的。本文共分六个部分,除去导论和结语共有四章。其中导论部分是介绍选题来源,研究的目的与意义,对科学传播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从研究综述中总结学者们对于科学传播研究的成果并发现问题。第一章主要是首先从纵向上梳理科学传播在我国国内的发展历史,自西学东渐开始,科学技术就被定性为抵御外敌,强化国力的实用工具,公众对于科学的认知一直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因此便形成了有利于科学主义生长的社会环境。然而随着科学传播学的引进,社会背景和传播环境的变化,科学的功用发生变化,科学传播的格局也变得复杂多样起来。第二章是对以《科技日报》为代表的更偏向于科学宣传的传播主体、内容及方式进行分析,其主体是被控制的精英,是在国家意志的引导下对普通公众进行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有关转基因问题的传播内容广泛但失却了深度,注重宏观层面却缺少对公众真正关心问题的关注。第三章是对以“果壳网”为代表案例,以转基因为案例分析此类科学传播的主体、内容及特点,由于“果壳网”是一个商业化的网络科学社区,因此在传播主体方面没有太多限制,无论是科学工作者或是一般公众,都可以就某一议题发出声音,因此在大多情况下,其传播者与受众是融合的。并且由于不受官方宣传政策的限制,其传播内容多是由用户主导,公众可以依照个人需求订制所需信息,并且依赖网络的特性与其他人共同参与科学研究的进程或力求在某方面影响政策的制定。第四章是讨论以《南方周末》为代表的都市精英类媒体,这类媒体并非以科学传播为目的,因而其科技报道并不止于简单地知识介绍或解答,在转基因问题的报道与文章中,借由科技发展及其背后的力量进行科学反思,探究科学与社会的关系,注重科学发展的语境,并进而参与监督与制约对科学发展产生影响的各种力量。正如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讯息”,但是并不是简单地认为媒介就能改变或塑造人,媒介是与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环境相联系的,也是人们所依赖的用于认识世界的最重要的渠道,公众对科学的认知既是来自于社会思潮的变迁,也依赖于所使用的传播媒介,在一定社会思潮影响下,人们所依赖的不同的媒介便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人们的交往结构与思维方式。人们力求成为国家的公民,公众对于科学的认知是一个浅的层面,但是在认知过程中所塑造的交往方式与思维模式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