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术后微环境的改变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膜电位、内质网及Caspases-3表达的影响及茶多酚眼用凝胶干预后的变化,研究玻璃体腔微环境的改变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影响及茶多酚眼用凝胶的干预作用,阐明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茶多酚眼用凝胶的效果。方法:1.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Rabbit lens epithelial cells,RLECs),分别采用BSS、硅油、O2、C3F8制成特殊用途选择培养基,模拟体内玻璃体切除术后条件,加入不同浓度的茶多酚眼用凝胶进行干预,观察玻璃体腔微环境的改变对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形态的变化。2.配制含终浓度分别为1000μg/ml、100μg/ml、10μg/ml、1μg/ml、0μg/ml茶多酚眼用凝胶的培养基体外培养兔晶状体上皮细胞,通过CCK-8法筛选出适合细胞生长的茶多酚眼用凝胶的安全浓度。3.实验分为四组:A组(正常RLECs)-正常组,B组(RLECs+BSS、硅油、O2、C3F8)-对照组,C组(RLECs+BSS、硅油、O2、C3F8+10μg/ml茶多酚眼用凝胶),D组(RLECs+BSS、硅油、O2、C3F8+100μg/ml茶多酚眼用凝胶)。4.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活性氧、膜电位的情况,免疫荧光化学检测内质网的表达情况及免疫组化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s-3蛋白表达变化,进而研究玻璃体切除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及茶多酚眼用凝胶的效果。结果:1.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见:体外培养的兔晶状体上皮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单层贴壁生长,细胞边界清楚。2. CCK-8法检测显示:(1)加入终浓度为1000μg/ml的茶多酚眼用凝胶组OD值明显低于单纯晶状体上皮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加入终浓度分别为100μg/ml、10μg/ml、1μg/ml的茶多酚眼用凝胶组与单纯晶状体上皮细胞组OD值未见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BSS、硅油、O2、C3F8损伤模型建立后,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AD组细胞见:A组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单层贴壁生长,细胞边界清楚。B组一些细胞体积缩小、变圆,折光性改变,细胞周围见透亮圈;细胞核缩小,分裂为多个或出现核边聚;培养液中出现圆形悬浮细胞及细胞碎片。CD组细胞呈梭形或多边形,单层贴壁生长,细胞边界清楚,少许细胞体积缩小、变圆,折光性改变,培养液中未出现圆形悬浮细胞及细胞碎片。4.在BSS、硅油、O2、C3F8培养条件下的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产生增多,而应用茶多酚眼用凝胶干预组活性氧的产生明显减少。5.在BSS、硅油、O2、C3F8培养条件下的上皮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而茶多酚眼用凝胶干预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升高。6.经免疫荧光检测,在BSS、硅油、O2、C3F8培养条件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内质网的阳性率明显降低,而应用茶多酚眼用凝胶干预后内质网的阳性率明显升高。7.经免疫组化检测,在BSS、硅油、O2、C3F8培养条件下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aspases-3表达明显,而应用茶多酚眼用凝胶干预后Caspases-3表达明显降低。结论:玻璃体切除术后微环境的改变引发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凋亡,上皮细胞的凋亡是玻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发生的原因之一,而茶多酚眼用凝胶能够有效抑制上皮细胞线粒体活性氧水平,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及内质网的功能,降低细胞凋亡过程中最重要的终末执行酶Caspases-3表达水平,从而抑制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保护晶状体上皮细胞免受损害,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正常,从而可能延缓玻切术后并发性白内障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