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外骨骼通过为穿戴者下肢关节提供辅助力矩以降低其代谢成本。随着关节电机、可穿戴式传感器的发展,助行外骨骼的应用愈发广泛。助行外骨骼采用识别并预测穿戴者的步态以使其运动超前于人体的策略完成主动助力。助行外骨骼主动助力策略的研究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假定人体行走时双侧下肢的运动关于矢状面是对称的。然而,诸如环形行走和一步转弯等非直线步态在生活中占比极高且不可忽视。非直线步态中下肢潜在的非对称性会使得外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骨骼通过为穿戴者下肢关节提供辅助力矩以降低其代谢成本。随着关节电机、可穿戴式传感器的发展,助行外骨骼的应用愈发广泛。助行外骨骼采用识别并预测穿戴者的步态以使其运动超前于人体的策略完成主动助力。助行外骨骼主动助力策略的研究仍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假定人体行走时双侧下肢的运动关于矢状面是对称的。然而,诸如环形行走和一步转弯等非直线步态在生活中占比极高且不可忽视。非直线步态中下肢潜在的非对称性会使得外骨骼基于对称性假设的主动助力策略效果降低,甚而干涉穿戴者的运动产生跌倒的风险。因此,为提高助行外骨骼的适用范围,本文以进一步降低人体在直线和非直线行走时的代谢成本为目标,围绕下肢肌肉激活特性、外骨骼步态识别及预测、外骨骼直线及非直线主动助力策略等关键问题展开研究。论文首先针对人体在直线及非直线步态下的运动学及肌电特性进行分析,为建立针对直线及非直线步态的外骨骼步态识别、预测算法及主动助力策略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建立包含直线及非直线水平行走步态的人体运动及肌电特征样本库,分析落足点轨迹以确定需要进行主动助力的步态模式,为开展步态识别及预测算法奠定基础;分析人体下肢各关节在直线及非直线步态中的运动学对称性,基于对称性分析确定主动助力的目标关节;分析人体在直线及非直线步态中的肌电特性,基于下肢各肌群的激活特性确定需要主动助力的肌群;结合运动学及肌电特性分析结果,构建下肢助力肌群的激活特性与步态事件间的时序关系,为开展主动助力相位研究奠定基础。步态在线识别及预测是外骨骼运动超前于穿戴者并提供主动助力的基础。为此,本文通过因子分析法提取与区分直线及非直线步态模式及其所包含的步态事件高度相关的运动特征;结合提取的运动特征构建基于似然估计的贝叶斯推理系统以实现步态的识别;为提高识别算法的精度,开展贝叶斯推理系统的高精度决策方法研究;为使算法具备预测步态模式切换的能力,开展基于过渡步态模式识别的步态模式预测算法研究。通过基于可穿戴式惯导的步态在线识别及预测实验,对算法的有效性进行论证。论文基于前两项研究进一步开展了外骨骼对直线及非直线步态的主动助力策略研究,力求通过独立规划非直线步态中内外侧下肢的主动助力幅度、相位降低人体的代谢成本。本文首先构建了依据步态识别及预测结果的外骨骼主动助力控制框架。在这一框架下,首先构建基于穿戴者步频及相位的关节力矩在线估计方法解决外骨骼的主动助力幅度规划问题。进而构建基于步态模式预测的外骨骼主动助力策略调整方法解决外骨骼主动助力相位规划问题。最后,建立外骨骼高精度动力学参数辨识方法解决外骨骼对控制器规划的助力曲线的复现精度问题。外骨骼主动助力仿真分析及实验论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为论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肌肉激活特性的外骨骼主动助力策略的有效性,开展了外骨骼主动助力综合性能实验研究。实验分别对外骨骼的步态在线识别及预测算法性能、主动助力效能进行了检验。一方面,通过统计外骨骼在穿戴者进行直线及非直线行走时的识别及预测精度与速度对步态在线识别及预测算法的效果进行检验;另一方面,通过检测多种主动助力策略下穿戴者的耗氧量及肌肉激活度等关键指标,对比分析基于肌肉激活特性的外骨骼主动助力策略的实际效果。通过对实验结果进行量化分析,验证了本文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正>日本电影导演是枝裕和是近些年来在国际电影节上炙手可热的导演之一,他所拍摄的《小偷家族》《海街日记》《如父如子》等影片在戛纳、威尼斯、日本电影节上屡获提名或获奖。他的家庭片具有某种题材上和风格上的延续性,探讨了不完美的、甚至带点肮脏的世间,家庭成员内部之间存在的细微却又深刻的情感。是枝裕和呈现的人物从来不是善恶分明的,他们往往位于灰色地带。他还喜欢用一些被世俗标准评判为“无用之人”的男人作为主
随着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新一代人机系统逐渐从图像、语音等单纯信息层面的人机交互过渡到在位移、力层面的物理交互。面向人体增强,助力外骨骼技术集成了运动生理、计算机科学、机器人技术等多个学科,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助力外骨骼机器人辅助人而非替代人,其助力策略在于根据用户的运动意图和生理状态提供定制化的高效辅助。而作为个体化辅助的参考,人体运动意图以及生理状态的时敏、鲁棒感知是新型助力外骨骼机器
运行在大气层中的高速飞行器,如再入航天器、临近空间高超声速飞行器和火星探测器等,由于与大气层的剧烈摩擦作用,表面会产生一层致密的等离子体包覆,通常被称为等离子体鞘套,它会影响电磁波的传播,导致通信“黑障”现象。为了精准控制和跟踪飞行器,确保飞行安全,缓解/消除通信“黑障”具有重大意义。采用磁场调控等离子体鞘套缓解“黑障”是一种具有创新性和应用前景的方法。然而,要使磁场发挥作用,需要较大尺度特斯拉量
在当前及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石油依然是全球最主要的一次能源。然而进入21世纪以来,原油供应的重质化与劣质化(即高密度、高硫、高酸、高残炭、高金属含量等)程度不断加剧,且重质原油的全球储量高达石油总储量的70%。重质原油以及原油经分馏炼化后剩下的残余物(常压渣油、减压渣油等)被统称为重油,202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约8.3亿吨,其中重质原油占比高达60%以上,且原油加工所产生的渣油约3亿吨,因此重油炼化
双逆变器驱动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系统具有更高的直流母线电压利用率,能够在母线电压受限的情况下大幅扩展电机的调速范围,在交通用电机等需要宽调速范围的场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共直流母线型双逆变器驱动的开绕组永磁同步电机面临零序电流抑制的问题,传统的基于PI/PR调节器的电流控制方法参数众多、设计难度大、开关频率高且控制性能有待提升。本文在分析并改进传统控制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电流控制方
电子元器件在服役过程中的质量问题已成为星、箭、弹发射延期和运行事故屡次发生的主要原因。航天电磁继电器又是电子元器件门类中质量最差的器件之一。结构和工艺繁杂所必然带来的批次制造产品寿命周期质量一致性(初始时刻和退化失效过程)差异,是导致航天电磁继电器质量较差的重要原因,也是科研人员、航天电磁继电器厂家和航天电磁继电器用户关注的共性基础问题。通过提高制造工序精度抑制机加、装配和调试过程的多源不确定性波
21世纪是太空资源争夺战时代,面对与日俱增的太空活动,空间机械臂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空间目标捕获是太空操作的第一步,尤其是对于大惯量、重载荷目标的捕获,宇航员显得束手无策,而空间机械臂在此方面的优势凸显。本文针对冗余空间机械臂在轨捕获自旋卫星的策略展开研究,以实现机械臂以较高精度、较小扰动成功捕获动态卫星。为充分发挥空间机械臂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本文采用7自由度关节偏置冗余臂,提出一种基于解析
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是电力物联网信息交互的最有效通信方式之一,但同时电力物联网中通信设备数量的激增和数据传输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也会对PLC的吞吐量、速率、连接密度、安全性等性能提出更高的要求。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NOMA)技术允许多用户共享时频资源,频谱利用率高,有望满足高吞吐量、大连接、高速
移动操作机器人将移动平台的移动能力和机械臂的操作能力进行了高效结合,因此在物料搬运、自动上下料、大型零件的表面处理以及智能运维等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但针对单一任务对移动操作机器人进行编程的传统方法不仅技术上的门槛和成本高,且效率低下。机器人模仿学习技术的发展,让机器人的使用者可以按照自身的任务需求,通过示教实现机器人的性能提升和功能扩展,让机器人的应用摆脱了对使用者专业知识的依赖,不仅带来了机器人
永磁同步电机(PMSM)绕组电流中的PWM谐波导致电机产生高频振动与噪音,目前针对PWM高频噪音的抑制,主要从硬件与控制策略两方面着手,包括采用开关频率较高的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周期性或者随机性地改变载波周期、并联逆变器载波移相技术等,这些措施存在着抑制效果有限或成本较高的问题。本论文提出基于强耦合双支路拓扑的强耦合双支路PMSM及其驱动控制策略,通过改变两条支路中PWM谐波电流的相位差来抑制合成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