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接发球技战术特点研究

来源 :辽宁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_yan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接发球是乒乓球比赛中每一分球的第二板,是一项在被动中求主动的技术。它不仅要求运动员掌握多种实用的基本技术,具备良好的判断能力、调整能力和手上感觉,而且还必须贯彻积极主动的指导思想。比赛首先是从发球与接发球开始的,每局比赛接发球的机会与发球大致相同,如接发球处理不好,除直接失分外,还会制约自己的技战术发挥,造成心理上的紧张、畏惧,压力较大,导致处于被动局面,乃至全局失败。随着乒乓球技术的发展,接发球技术也日趋细腻丰富,接发球水平也反映了运动员掌握各项技术的全面程度。只有掌握各种接发球方法,才能在比赛中减少被动,争取主动。   在现代乒乓球比赛中,加强主动进攻意识,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是总体的技术风格。而接发球是体现比赛中由防转攻、攻防转换的最常用方式。无遮挡发球的实行,使接发球的环节显得更为重要。在相对被动的状态中,加强接发球抢攻的主动意识,提高控制与反控制的能力,通过控制达到相持,再力争转入反攻,争取主动应是接发球的基本指导思想。   中国乒乓球队历来重视训练与科研的紧密结合,为加强训练和比赛的实效性,中国乒乓球队一直坚持对比赛进行临场技战术统计与诊断(实时或录像)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提供客观的数据参考。科学安排训练,对训练和比赛进行有效的监控与及时调整是王励勤能够不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   本文主要通过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中国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王励勤近三年来在奥运会、世乒赛、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等共11场比赛中的接发球技战术运用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统计与研究。从技术使用、线路、落点等方面分析并总结王励勤接发球技战术的主要特点与内在规律,为其更有针对性地安排训练与比赛提供数据支持与理论参考。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   (1)技术使用方面,王励勤接发球技术以摆短为主,劈长次之,正手挑打位居第三,反手拧排在第四。王励勤与不同对手交手时,接发球技术存在较大差异。与直板运动员交手时,摆短、劈长等控制性技术的使用率高于与横板运动员交手时的使用率;与横板运动员交手时,接发球进攻性技术使用率较高。王励勤思路清晰,意图明确,能结合自己特长与打法,分析不同对手,灵活变通的应用各种接发球技术处理接发球,将对方引入到自己的特长技术中来。   (2)线路控制方面,王励勤接发球线路控制以压反手为主,追身球次之,调正手也具有一定比例。在线路控制上,与直、横板运动员比赛并无较大差异,但与不同运动员比赛时接发球使用技术差异性较大。与直板运动员比赛时控正手与追身的比例稍高于与横板运动员交手,但压反手的比例却低于与横板运动员交手的比例。这是由于王励勤接发球时采用劈追身长球,或调正手来限制直板运动员侧身抢拉。   (3)落点分布方面,王励勤接发球落点的以7号位反手长球、8号位的追身长球为主,9号位正手长球与2号位中路短球也有一定比例,其使用率分别为37.7%、19.1%、11.2%、11.7%。王励勤与直、横板运动员交手的落点分布大致趋同,但与不同运动员交手时落点分布差异较大。7号位、8号位、9号位三个区域使用率总和超过65.9%,王励勤接发球主要以长球为主,意图在于同对手打大路球,发挥自己相持能力强的特长。   (4)王励勤在处理小球时失误较多,摆短时容易冒高或出台,而被对手抢先进攻。
其他文献
随着学校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已经成了教育技术领域关注的焦点。2013年10月《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