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全脑CT灌注成像定量评估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脑侧支循环的可行性,并评估其在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6月~2019年12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经临床及多模式CT确诊为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或闭塞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74例。所有病例均于治疗前行多模式CT检查(CT平扫+全脑CTP 16cm或CT平扫+全脑CTP 16cm+头颈CTA),并于发病后90±7天进行随访。利用后处理软件重建并分析多时相CTA图像,测量各感兴趣区时间-密度曲线。分析多时相CTA图像获得脑供血动脉狭窄情况和脑侧支循环建立情况,依据颅内动脉狭窄的测量方法-WASID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单侧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组、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组以及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组;另外,基于最新的多时相CTA的侧支循环评分方法将单侧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组、侧支循环中等组和侧支循环不良组。选择责任血管病变远端距离病变部位最近端、责任血管病变部位远端的中间位置、责任血管远端最突出的皮质血管以及对侧正常大脑中动脉的相同位置作为感兴趣区,分别标记为Site1、Site2、Site3,并测量各点的时间-密度曲线,获得各感兴趣区的峰值密度(PV)、达峰时间(TP)值。首先,分别比较单侧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各侧支循环分级组病变侧与正常对照侧的PV、TP值之间的差异,探讨全脑CTP时间-密度曲线PV、TP值定量评估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可行性。其次,根据发病90天后mRS评分将单侧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应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一般临床资料、神经功能评分及影像学参数(病变侧各感兴趣区PV、TP值)与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影像学参数(病变侧各感兴趣区PV、TP值)预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预后的价值。[结果]1、一般情况:7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单侧大脑中动脉中度狭窄18例(24.3%),其中侧支循环良好7例(38.9%),侧支循环中等5例(27.8%),侧支循环不良6例(33.3%),预后良好13例(72.2%),预后不良5例(27.8%);单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26例(35.1%),其中侧支循环良好13例(50%),侧支循环中等7例(26.9%),侧支循环不良6例(23.1%),预后良好17例(65.4%),预后不良9例(34.6%);单侧大脑中动脉闭塞30例(40.5%),其中侧支循环良好12例(40.0%),侧支循环中等9例(30.0%),侧支循环不良9例(30.0%),预后良好20例(66.7%),预后不良10例(33.3%)。2、单侧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患者各侧支循环分级组的PVsite1值、PVsite2值、PVsite3值3个参数病变侧与正常对照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在单侧大脑中动脉中、重度狭窄侧支循环良好及中等组内,PVsite1值>PVsite3值>PVsite2值,其余各组内PVsite1值>PVsite2值>PVsite3值。另外,TPsite1值、TPsite2值、TPsite3值3个参数病变侧与正常对照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单侧大脑中动脉不同狭窄程度组内,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表明PVsite1值、PVsite2值、PVsite3值与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相关。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PVsite1值的曲线下面积(AUC)最大,其对缺血性脑卒中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高于PVsite2值和PVsite3值。[结论]1、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全脑CT灌注成像,测量责任血管远端血管的近、中、远端时间-密度曲线的峰值密度(PV)值是一种可行的侧支循环定量评估方法。2、单侧大脑中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责任血管远端血管的近、中、远端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峰值密度(PV)值与临床治疗效果之间有相关性,以责任血管远端血管最近端的峰值密度(PV)值对预后的预测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