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民投资行为是我国现代经济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改革深化和经济发展的要求。80年代以来,居民的投资形式、范围和渠道都有了巨大的发展和变化,特别是居民在储蓄、证券和保险领域的投资,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本文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对居民金融投资的动机与行为进行考察,重点分析了我国居民在银行储蓄、证券和保险领域的投资特点和运行效率,目的是为我国居民金融投资行为更加合理、高效提供较为科学的选择方案。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阐述了居民投资的有关概念、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我国居民市场行为主体地位的确立过程,从而为分析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居民投资行为打下基础。 第二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居民金融投资中储蓄投资的发展特点,以及出现高储蓄现象的原因和正负面影响,并试图确定适度储蓄的衡量标准。 第三章对居民在债券和股票两大证券投资的行为进行了分析。重点叙述了我国证券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居民证券投资的心理变化以及基本动因。 第四章从保险的特征及其作用入手,阐述了我国居民保险投资发展较快的原因,具体的分析了居民保险投资行为特征,并澄清了人们对保险投资的一些模糊认识。 第五章通过比较,分析了银行储蓄、证券和保险投资的优劣异同,以利于居民在金融投资中进行风险分散和投资组合。 第六章论述了居民对其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包括金融资产的选择、组合及调整行为,以便综合考察我国居民的金融投资行为。最后在上述所作分析的基础上,以简短的对策思路方式作为本文的基本结论。 本文力图有所创新。在传统经济学教科书中,一般仅把居民视为消费者,而本文则把居民作为与企业、政府同等地位的投资主体进行研究。同时在研究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居民在银行储蓄、证券以及保险领域的投资行为,不仅拓展了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对居民在金融投资方面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