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减缓区域碳排放快速增长、降低区域间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将是未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居民碳排放已成为继工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减缓区域碳排放快速增长、降低区域间碳排放的不公平性将是未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课题。由于居民碳排放已成为继工业之后最大的碳排放源,因此本研究从居民需求视角出发,通过研究京津冀区域居民消费引致的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的时空差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空间效应等,分析居民需求驱动下京津冀区域间碳排放的“碳转移”,在此基础上就京津冀区域低碳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依据。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1)在核算2002-2015年间京津冀区域居民直接碳排放的基础上,利用Tapio脱钩指数模型分析京津冀区域居民直接碳排放与居民消费支出间的耦合发展关系;基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的“双视角”,在地区间投入产出模型的基础上,测算京津冀区域生产侧和消费侧居民隐含碳排放量,探讨居民消费带来的区域间净“碳转移”。(2)通过构建京津冀区域MRIO-SDA因素分解模型,识别影响京津冀区域间生产侧和消费侧居民隐含碳排放变动的不同因素,对因素的区域间差异性(影响方向、程度等)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居民需求类效应”(居民需求规模、结构等)总是驱动碳排放增加的最重要因素。(3)基于居民消费的需求视角,通过改进测度地区间碳排放的乘数、溢出与反馈等空间效应的表达式,研究京津冀区域居民消费引致的碳排放能力及地区间“碳转移”机制。研究结果显示:第一,京津冀区域居民直接和隐含碳排放均呈现增加趋势。京津冀区域居民直接碳排放与居民消费支出整体呈现“弱脱钩”。第二,基于生产者和消费者责任的“双视角”,京津冀居民消费导致区域间存在明显的“碳转移”,北京市总是作为净转出地,而天津市由“碳接受者”逐渐向“碳转移者”转变。第三,无论是生产侧还是消费侧,居民需求规模变动总是促进京津冀区域居民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动因,碳排放强度效应则一直扮演着抑制角色。“其他地区居民需求来源地”、“外地区对本地区中间产品使用结构”等地区间因素对生产侧居民隐含碳排放有较强的正向效用。第四,京津冀区域居民消费驱动的地区间“碳转移”作用机制是由地区间溢出效应和反馈效应共同导致的。京津两市居民消费引致对河北省的碳溢出能力基本持平,显著强于河北省对京津两市的“碳转移”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南南合作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化,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愈加重视民间组织在国际间合作中的作用,这也使得我国民间组织国际化迎来了一个发展新纪
陈巴尔虎旗媒介经历了 60年的发展历程。创造出了拥有广播、电视、报刊、新媒体的完整媒介生态和丰富的传播内容。本论文就陈巴尔虎旗媒介在未来的发展中应怎样利用自身资源,
目的了解金昌队列人群高血压(Hypertension)患病与发病分布状况,探讨高血压患病与发病的影响因素,初步评估金昌队列人群高血压发病效应,为制定金昌队列人群高血压干预措施提
贫困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来,中国的减贫工作使8亿多人成功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也体现出党和政府对于贫困问题的高度重视。包容性金融发展自概念提出以来,在减贫方面的作用日益为学界和政界所关注,效果也得到了多方验证。为更好地解决中国减贫工作中面临的现实问题,论文试图剖析包容性金
《内蒙古生活周报》健康传播研究是以《内蒙古生活周报》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访问法等研究方法,通过分析《内蒙古生活周报》自1999年至2019年整二十年的健康传播
国民经济动员链是危机状态下物资供给的执行环节,是动员任务的最终落脚点。国民经济动员链概念的提出改变了多年以来形成的仅仅关注最终产品生产,而不注重完整的生产线的观念
区域物流系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是连接区域生产与消费的纽带。区域物流系统的卓越发展成为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日益引起国家和企业的高度重视。我国政府
骨质疏松是以骨密度减小、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和易发骨折为表现的复杂多基因疾病。骨质疏松症由骨密度定义,骨密度的遗传力约50-80%。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
物联网作为互联网技术的补充,实现了物理世界与信息网络的连接,同时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交流与通信。物联网的核心任务是无处不在的数据感知、以无线为主的数据传输以及智能化的数据处理,其中数据感知是数据传输和处理的基础,而数据感知的主要问题是物联网节点维护困难。为了解决节点维护困难问题,并提高物联网节点的可扩展性和实用性,无源感知技术发展迅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研究。无源感知节点的大规模部署预示着
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化发展已成为各国寻求经济新增长的重要共识。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