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供给视角下民族地区农业技术成果转化与推广问题及对策——以鹤峰电脑农业为例

来源 :中南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seekerwj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农业现实生产力的桥梁和纽带。虽然目前我国的农业已取得较大进步,但也应该看到,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40%,而发达国家已达到80%。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的农业科技得到了高度发展,科技成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和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近几年高新技术逐步进入农业生产加工领域,我国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农业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贡献率显著提高,由2008年的48.8%上升至2013年的55.2%。通过科技改良的优良品种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先进农机具应用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引进的各种良种改善了作物品种,增强了其抗病增产能力。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在市场经济时代,农户是理性的经济人,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农民对于农业科技的需求日益高涨,期待科技的运用能够带来更多的实惠,也有部分农民由于价格或技术操作等原因对技术需求不够迫切。  我国是多民族统一国家,民族自治区占国土总面积的64%。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实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在区域之间发展态势比较缓慢,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高度依存度。因此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作为“引擎”。科技资源是推进人民劳动条件改善、社会生产力发展、生活质量改善的关键要素。随着民族乡村干部群众信息化意识的增强,电脑农业理念在民族地区的推广实行。所谓电脑农业推广模式,是指把相关的农业技术知识汇集输入电脑,并开发出一套科学的演算程序,以电脑程序模仿人脑进行推理决策,将单项农业先进技术成果进行优化组合,从而给出一个科学明了、易于操作的种植、养殖方案。鹤峰作为全国16个民族地区电脑农业专家系统推广应用的试点县之一,对20多个电脑农业专家系统进行研发和推广,以县级农业信息网为中枢和纽带,连接农民、企业、部门、政府、市场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一张互连互通的信息网络。虽然民族地区的农业科技推广取得重大进展,但仍应认识到,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科技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农民的科技受教育水平低,农民对科技的认识能力有限,农业科研开发与生产应用脱节,农技推广滞后等。农业科技成果只有通过转化才能成为现实生产力,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是制约农业科技进步的瓶颈。本文结合恩施鹤峰县电脑农业推行的应用与推广,从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农业科研、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等方面,就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以及提出相应的建议。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特别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站在全局的高度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人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