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容积重建听骨链阈值优化及MSCT在慢性中耳炎的应用研究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dp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探讨MSCT容积在重建正常中耳听骨链的最佳成像阈值。  2.探讨MSCT容积重建技术评估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的成像效果。  3.回顾性探讨MSCT对慢性中耳炎术前应用价值。  对象与方法:  1.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2月临床疑诊为单侧中耳乳突炎、头晕或眩晕患者进行中内耳MSCT扫描,选择临床无中内耳病史及MSCT薄层扫描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的单侧或双侧耳,79例共100耳,采用MSCT容积再现技术重建听骨链,调节阈值,观察比较听骨链各结构重建情况。  2.收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2月临床疑诊为慢性中耳炎患者60例共80耳MSCT扫描资料,对病变侧中耳进行听骨链容积重建,评估不同阈值的成像效果。  3.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2月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临床疑诊慢性中耳乳突炎患者,47例共53耳经MSCT扫描,统计鼓室窦、面隐窝、Prussak间隙、蜗窗、前庭窗等处发现病灶数目,并选取鼓室窦、面隐窝扫描所得并与手术结果比较,评估 MSCT对于慢性中耳炎术前应用的价值。  结果:  1.锤骨头、锤骨颈、砧骨体、短脚及锤砧关节等结构在所列的5个阈值的显示均为100%。阈值为0HU时,锤骨柄、砧骨长脚、豆状突及蹬砧关节的完整显示率分别为94%、88%、86%、78%,当阈值调整至-500HU时,上述四个结构全部完整显示。而对于镫骨的显示,不同阈值,有较大的差别,阈值越低,越能够完整的显示镫骨。  2.慢性中耳炎听骨链锤骨头、锤骨颈、砧骨体、砧骨短脚及锤砧关节的成像完整性与所设阈值无关,仅受听小骨本身是否完好存在影响。锤骨柄、砧骨长脚、豆状突、蹬砧关节四个结构虽然在调整阈值时稍有不同,但统计学无差异。镫骨前后脚的显示与镫骨是否被软组织影包裹有关,未被软组织包裹的镫骨成像阈值越低完整性越好,但被包裹的镫骨,容积重建的完整性与镫骨是否完整相关,而重建阈值的高低不影响其完整性。  3.53只患耳行MSCT扫描,鼓室窦、面隐窝、Prussak间隙、前庭窗、蜗窗各结构发现病灶的患耳数分别为29、32、32、31、28只,手术在鼓室窦、面隐窝内发现病灶的患耳数分别为31、34只。MSCT鼓室窦、面隐窝处病灶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3.5%、94.1%,经卡方检验,MSCT及手术在鼓室窦、面隐窝处病灶发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中耳听骨链VR重建阈值越低,听骨链完整性越高,但是阈值越低,听骨链的大小及形态受周围结构影响越明显,经实验所得,阈值-750HU能够较完整的显示听骨链,且受周围结构影响较少。  2.慢性中耳炎听骨链的VR重建,除镫骨以外不受阈值的高低而改变,因此建议使用较高的阈值,避免周围炎症组织的容积数据亦被重建出来而影响观察。  3.慢性中耳炎时VR重建显示镫骨存在两种情况,其一镫骨未被炎症组织包裹,其最佳成像阈值与正常镫骨一致,而当镫骨被包裹、覆盖时,镫骨的完整性不随阈值的改变而改变,因此建议使用较高的阈值。  4. MSCT评估鼓室窦、面隐窝等中耳结构准确性高,有利于慢性中耳炎术前准备及术式选择等。
其他文献
观察时间:2019年11月20日rn观察地点:大二班建构区rn观察对象:飞飞、辉辉、依依、成成rn观察目的:能否在一定的主题下进行搭建,合作游戏目的性情况.rn观察目标:rn1.观察幼儿
期刊
目的:对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及其受体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家族受体α1(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婴幼儿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分离株包膜糖蛋白H(gH)的基因多态性,分析该基因不同型别在HCMV感染引起的不同疾病中的分布情况及其与不同疾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
一、活动背景rn玩教具材料:自制游戏棋、骰子、棋子、记录表或记分牌rn环境创设:《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游戏的各种探索活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