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由于金融管制放松、业务全球化、金融创新步伐加快以及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因操作风险引发的金融案件频繁发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操作风险是一种古老的风险,自商业银行出现就伴随其左右,并时时刻刻存在于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然而它却长期被忽视,人们关注的焦点始终集中在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上。直到1995年巴林银行的破产倒闭,这一事件给全球金融机构敲响了警钟,国际金融界开始重新审视操作风险。2004年6月26日,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它明确把操作风险纳入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管理框架内,并且要求金融机构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金,操作风险量化管理将成为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领域之一。与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均已开发出较为成熟的度量模型相比,操作风险领域还缺乏真正成熟的度量方法。与国际活跃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无论是在定性认识方面还是度量技术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际同行水平,这使得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的研究在我国有着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内外操作风险度量方法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分析了操作风险的特点、产生的根源并对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分类,对该协议中提出的三种操作风险度量方法进行研究,尤其是比较分析了复杂性和风险敏感性更高的高级度量法,着重介绍了内部衡量法(IMA)、损失分布法(LDA)和极值理论(EVT),阐述了适用高级度量法的原则,通过与其他高级度量法进行比较,指出我国操作风险量化管理的长期目标是高级度量法。本文的创新在于运用数理经济学方法,对操作风险高级度量法中的内部衡量法的相关模型进行研究,得知巴塞尔委员会制定的参数γ对不同发生频率的损失类型取值范围变化很大。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搜集到的174件中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损失案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高频低损、中频中损和低频高损的损失强度分布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