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社会群体的出现是在我国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无数的农民工去城市打工,由于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以及国家其它政策的限制,他们只能将自己的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祖父母、亲戚或者是其他人监护。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关系到我国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成才,而且也会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在人的思想道德形成过程中,家庭情感与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缺失这一环节,将会对农村留守儿童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产生严重的障碍。本文的主要目的在于,准确掌握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态,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为此,本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有代表性的乡镇作为样本,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描述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的一般状态,分析其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在总体上没有严重的问题,但是,在思想道德某些层面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道德行为失范、理想信念偏差、价值观念错位和心理问题明显等。本文认为,影响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状况的主要原因有:社会体制的障碍、家庭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德育教育方法的不适等。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首先,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逐步消除城乡壁垒,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保障机制;其次,要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坚持德育为首的原则,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最后,重视和改进家庭教育,转变家长的思想道德教育观念,在一定条件下政府可介入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