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今全球一体化和现代化的社会背景下,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旋律。“全球一体化”日益将世界各国人民卷入“地球村”,世界文化不断突破各民族文化的地域界,使得我国民族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正面临着非常严峻的文化转型。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社会,农村人口依然占相当的比例,乡村社会发展在整个社会发展中占有相当重要的部分。2005年把新农村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目标,乡村社会发展成为国家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学术界提出了诸多的理论、思路、方法,甚至发展模式。从此,如何发展乡村社会成为学界的热议话题和研究方向。 本文研究主要是通过对阳烂侗寨“人”“文”“地”“产”“景”“神”六个方面的理解与把握,在当今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的历史进程中,侗族村民以“文化自觉”的方式推进村落建设。本文以文化自觉和多元进化论为理论指导,探讨在乡村发展过程中,民族文化如何在强势的主流文化冲击下,如何成为该地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导文化,在文化自觉中如何发挥其主导作用,以此促进乡村社会的永续发展。 作者经过对田野点的踩点对比,最后把阳烂村落作为此研究的田野点展开研究。阳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保存有良好的文化传统;该村落不同于周边的侗族村寨,主要表现在村民主动自觉的寻求村寨发展的愿望。正是这种村民草根的文化自觉,为本村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选择该田野点做研究,可以为乡村发展研究提供较好的范本。 在田野调查中,主要利用了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等田野调查方法,全面搜集了阳烂的“人”“文”“地”“产”“景”“神”六个方面的资料。通过所获资料的分析,发现阳烂人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如何建构起自身的文化,在汉文化和西方文化冲击下如何加以应对,尤其是村民对本民族文化加以保存、传承与发展,并在文化转型过程中如何进行文化创新,最终找到村寨发展之路。 全文透过阳烂村“人”“文”“地”“产”“景”“神”六个方面的研究,全面展现了阳烂村的发展历程,由此展现出了文化自觉在乡村发展中的主导性。通过本研究,为我国乡村社会发展提供一个可资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