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流是发生于地球表面的一种重要的景观和现象,是人与地关联的产物,是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旅游流自问题伊始,便同旅游O-D系统发生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研二开学至今,通过回顾大量旅游流空间模式经典文献,越来越深刻的意识到:(1)旅游流、旅游O-D系统研究中存在“二元”陷阱现象;(2)旅游流作为旅游地理学的六大基本内容之一,却并没有多少与其地位相匹配的基本规律和法则。因此,致力于理解旅游流、旅游O-D系统成为本文的核心任务。
遵循从假设到验证的“假说”研究方法,本文引入Leiper旅游系统和早期的货物流分析系统性框架,提出了由若干“小假说”集合而成的“大假说”,即流分析集成框架。流分析集成框架的创建也许在理解旅游流与旅游O-D系统上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1)旅游流空间模式是研究旅游O-D系统的重要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讲,则是一种重要手段;(2)任何探讨旅游流产生机制、过程、模式等,都应从旅游O-D系统的角度出发,而不应仅从客源地的角度探讨旅游出游力或从目的地的角度探讨旅游吸引力,即需要将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进行“集成一体分析”。
流分析集成框架有两个前提假设:(1)旅游流宏观尺度上的流动,是以社会群体的形式在不同区域间呈现的。本文正是基于“区域视角”进行研究的,分析内容包括“任意区域具有出游/入游双重功能”、“区域内部流及区域间流”等。(2)假设旅游通道具有均质性。旅游O-R-D系统研究范畴对原始数据的需求现实中多不易获得,因此本文集中关注的是旅游O-D系统范畴。
流分析集成框架有自己的语言体系:研究对象界定为旅游O-D系统,技术手段界定为旅游流空间模式,数据载体界定为旅游流O-D矩阵,研究内容包括四大核心语言:规模(volume)、等级(hierarchy)、集中性(concentration)、方向性倾向(directional bias):
(1)“规模”包括旅游出游规模、旅游入游规模、旅游总规模,可通过RA指数测度其相对预期规模“更多”或“更少”,规模结合其它变量形成的Tij/PiPj、Tij/GiGj、Tij/·Dij等指数可阐述宏观尺度旅游流,规模有五大支撑假说;
(2)“等级”集中于研究第一等级流、第二等级流等高等级旅游流,本文通过引入“统治流分析技术”进行研究,等级有两大支撑假说;
(3)“集中性”主要研究一般意义上的集中性(CR指数)和区域内部集中性(IT指数),有三大支撑假说;
(4)“方向性倾向”分“点对点”层次、“1-n”层次、旅游O-D系统层次等三个层次,揭示了旅游流的流动性及其指向性,有两大支撑假说。
中国农村居民国内旅游旅行模式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流分析集成框架的12个支撑“小假说”绝大多数通过检验。有关农村居民国内旅游O-D系统的机制、过程、模式凸显:规模分布相当程度上受人口潜力分布影响;旅游O-D系统的“核心-边缘”性;“省内旅游”现象普遍;北方区域间流发生强度普遍大于南方;国内旅行形成从西部内陆指向东部滨海地区的方向性倾向,但却有向南偏的趋势等。流分析集成框架在研究旅游O-D系统内部旅游流的流动显示出了一定的生命力。
流分析集成框架的假说本质,亟需更多的逻辑实证检验以证明其合理性。就中国农村居民国内旅行模式的实证研究而言,假说基本通过检验,但仍需要加强与完善。流分析框架的提出也许对理解地球上特殊的地理现象--旅游流,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