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的理论之演绎与实践之批判——政治哲学视野中罗尔斯与马克思之正义观比较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988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话题,更是近代政治哲学的主题。罗尔斯在发表其《正义论》之后,更是引起了全世界对政治哲学的关注。马克思哲学涵盖了关于哲学的各个方面,罗尔斯在《正义论》中也考察了马克思关于正义的思想。但是二者没有在一个年代中直接对话,有必要对二者的正义思想做一个比较,寻找其中的不同,这样对我们学习马克思哲学,尤其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罗尔斯认为正义是一个社会的基本原则,人们只能在正义的原则下去做出选择,而马克思从对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中建立起自己的正义思想。现实的市民社会是资产阶级建立的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中的正义是资产阶级的正义,对无产阶级来说是非正义的。这是马克思和罗尔斯的正义观的根本不同,然后从二者正义思想的出发点、关于正义原则的自由、平等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比较。
   首先,对马克思与罗尔斯的正义论的出发点进行比较。罗尔斯的正义论是以社会契约论为基础的,是一种关于社会正义的新正义论。罗尔斯设计了一个“原初状态”,在这个状态下证明自己的正义原则是合理的。马克思的正义观的出发点是实践的,认为正义观是属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产基础之上的,并且受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当中,统治阶级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其所制定的相关的制度也必然是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这样,社会存在的正义观也会将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视为正义的,忽略广大无产阶级的正义要求。马克思与罗尔斯在正义观的出发点就有着根本的区别,必然导致二者的正义观不同。
   其次,对马克思与罗尔斯正义观之自由思想的比较。罗尔斯主张的是公平的自由观,他继承了康德的自由原则,认为人具有善的观念的能力。正是这种善的观念的能力,能够使公民在国家中有提出要求的权利并承担社会的义务与责任。自由的主题还体现在公民不受约束、限制的权利,即有选择的权利。马克思所追求的是人类的解放,是现实的自由。马克思的自由观的出发点是现实市民社会中的人,人区别于动物的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劳动。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使人的劳动发生了异化,只有消灭异化,解除对人的自由的限制,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正义。马克思与罗尔斯的自由观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罗尔斯认为自由是人先天就有的,而马克思认为自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目标。罗尔斯继承古典契约论的观点,认为人是生而自由的,自由的人组成现实的国家,自由是对一个整体而言的。马克思从社会历史实践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由是与社会历史环境相关的,是人获得解放的标注,是生产力发展所必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最后,从罗尔斯与马克思正义观的平等观进行比较。罗尔斯把自己的平等称之为“民主的平等”,不同于以往西方社会的“权利平等”和“机会平等”。罗尔斯认为人们在社会和文化以及自然原因所产生的差别都是可以消除的,人们可以在制度下以一种最初的状态去获得自身所应该获得的权利。马克思所追求的是一种没有阶级压迫的社会平等,这种平等只有在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之后才能实现。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的社会都是一种原则、制度下的平等。平等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平等,是受到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制约的。而且以往的社会都是阶级社会,使公平具有了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不可能具有超越阶级的平等。统治阶级所谓的平等也都是对本阶级而言的,对被统治阶级来说,平等只是一种制度下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中的平等。在马克思看来,罗尔斯的平等只是对资产阶级平等的一种修补,没有涉及到资本主义的实质性问题——生产资料私有制,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不可能消除不平等的状态。
   通过对罗尔斯与马克思正义观的比较,是对马克思正义观的梳理,也是一个重新理解马克思哲学的过程,究其二者的不同,更容易找出马克思正义思想的形成过程及其优势,有利于推动马克思哲学,尤其是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发展。建立唯物史观的思想,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好的建设社会主义社会。
其他文献
内在属性(Intrinsic Property)问题作为一个“新生代”的哲学问题,是当代科学哲学和形而上学研究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议题。首先,对内在属性的形而上学特征与本质进行探究,廓清内在属性的概念,对于解答属性形而上学方面的相关问题尤为重要。其次,许多当代重要的哲学论题实质上必须诉诸内在属性的概念才能得以严格界定,如科学哲学、心灵哲学、语言哲学、知识论,甚至道德哲学中的随附性论题和外在主义论题等
学位
进入新世纪后,伴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在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然而,随着人们对教育公平期待感的加深,当今中国还需进一步解决教育中的不公平问题。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是我国教育公平的思想渊源,指导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进步,也确实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许多不公平问题,是经得起检验的科学真理,完全可以继续作为我们教育公平推进的行动指南和思想武器。  本研究主要通过以下内容对马克思教育公平思想进行研究:
列宁政党伦理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内,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迈入帝国主义时代,垄断组织在整个社会经济领域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整个世界已被瓜分完毕,世界市场形成。俄国也在这一时期迈入了帝国主义,但是由于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所以成为了世界资本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列宁政党伦理思想就是列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结合俄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实践而形成的
学位
唐君毅作为新儒学的代表人物,在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两大领域颇有建树,他把人类的学问分为“行”与“知”为主的活动,“行”是自己规定自己的行为,“知”是对历史、文学、科学的具体认识。他融合与创新儒家、道家、佛教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思想,为生命的“庄严”与“自主”奠定结实根基。  唐君毅构建了自己庞大的道德理性体系,“庄严”与“自主”贯穿于唐君毅整个生命哲学体系当中。所谓“庄严”从静态方面来看主要体现在从心本
学位
迈克尔·桑德尔的公开课“公正”自开播以来引起人们热议,他的公正思想是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对桑德尔思想渊源的追溯是从亚里士多德和黑格尔开始,《公正:该如何做是好?》一书中,桑德尔的公正伦理思想是在对功利主义、自由主义和德性主义的理解中形成的。功利主义的公正观主要以边沁和密尔为代表。边沁的思想从苦乐原理、效果论和功利原则三方面谈起。密尔继承发展了边沁的思想,对快乐的质和量做出了区分,用幸福这个概念取代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于上世纪90年代提出了引发广泛争议的文明冲突论,亨廷顿的观点使得原本沉寂已久的文明形态史观重新回到了社会和相关学者的视野之中,并很快成为学术界讨论的一个热门话题。面对全球出现的针对文明冲突论的广泛热议,我国学者普遍认为在今天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讨论文明形态问题,必将有助于加深我们对所熟知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进一步认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对当下盛行的文
学位
先天道是在康雍年间崛起的民间宗教教门。先天道以无生老母(后改圣号为瑶池金母、无极天尊等)为最高神祗,以重返先天,归家认母为最高宗教理想。为此要求信徒严持三皈五戒,禁欲终生,求神忏罪,行善积福,勤修本门丹法《无字真经》,争取返本归根。先天道视当下世界为三期末劫,万丈红尘,难逃幻灭,只有以慈舟救度,原人佛子,方能免劫,由此积极弘道。在三百多年的发展中,先天道由僻处江西一隅的小宗派,发展成至全国性的大道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和彰显,“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逐渐成为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研究的“热点”内容之一。本文选取加拿大学者莱易斯(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的《自然的控制》一书作为其研究基础,以莱易斯的生态危机论作为研究对象,以解决当今世界的生态危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控制自然”这一新型的意识形态为
进入二十世纪以来,宗教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曾经被认为即将退出历史舞台的宗教却越发活跃;宗教信徒的人数也没有减少,在一些地区还出现了非常迅猛的增长。宗教依旧在社会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众多的宗教问题中,本文关注的是宗教在当代社会中的功能问题。对宗教功能的研究早在十八世纪的启蒙运动就已经开始了。当时的一些思想家试图通过研究宗教的功能来寻找一种可以替代宗教的社会机制。随后,受启蒙思想影响,杜尔
学位
马尔库塞是法兰克福学派最知名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发达工业社会是一个单向度的社会,是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自动化因素日益增加,生产装备和分配装备作为一个系统来发挥作用,不仅规定着社会所需要的各种职业、技能和态度,而且还决定着个人的需要和愿望。技术的进步使发达工业社会对人的控制可以通过电视、电台、电影、收音机等传播媒介肆无忌惮地占据人们的私人空间,调和了反对这种社会制度的各种力量,摒弃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