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神经网络模型的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研究

来源 :广东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84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微电子、光通信等技术的发展,大量高新设备进入通信网,网络结构和网络组织发生了重大变化。通信网的规模越大、设备越复杂,对通信网的分析和设计就越困难,通信网的可靠性已成为通信网设计和分析中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文在全面分析通信网可靠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针对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估问题,以野战地域通信网为研究对象,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技术建立地域通信网的评估模型。分别对通信网的节点重要性和网络可靠性进行评估,为地域通信网的设计提供依据。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一、分析了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地域通信网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分析比较地域通信网的抗毁性、生存性、有效性和完成性等四种可靠性测度指标,选取生存性作为本文研究通信网可靠性的测度,并建立地域通信网的图模型。   二、应用Hamming神经网络建立地域通信网节点重要性评估模型。将通信网中节点的度、节点的网络凝聚度、节点对通信网生成树的影响程度和节点对通信网可靠性的影响程度作为节点重要性的评价指标,对通信网中的节点进行重要性等级的划分。   三、应用BP神经网络建立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模型。综合考虑通信网中节点和链路的影响因素,对通信网可靠性进行评估。按照一定规则产生通信网的一些图模型,以此作为评估模型的训练样本。运用通信网可靠性的计算方法和蒙特卡洛仿真方法生成训练样本的目标值。对神经网络评估模型进行训练,然后应用训练好的评估模型对一个实际的地域通信网进行可靠性评估。   四、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原型系统的开发。在上述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模型和评估方法的研究基础上,对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系统进行了需求和功能分析。开发了一个原型系统,并通过一个实例演示了该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文的研究来源于相关的国防科研课题和企业的需求。针对迅速发展的地域通信网及其急需解决的可靠性评估问题,建立了一个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地域通信网可靠性评估模型。研究了一套较完整的通信网可靠性评估算法,并开发了一个地域通信网可靠性的评估系统。解决了地域通信网的节点重要性和整网可靠性等两个方面的评估问题。本文研究成果已经交付课题合作方使用,能够实现对实际的野战地域通信网进行可靠性评估。所研发的模型、算法和系统均运行良好、效率高,获得用户好评。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随着大斜度井和水平井不断增加,随钻测井技术发展迅速,方位伽马测井是在随钻测井中的必测项目。随钻方位伽马测井是在随钻过程中利用多个探测器探测地层自然放射性,其
全人工心脏(Total Artificial Heart,TAH)是一种可以实现人体生理学心脏全部功能的设备。其可提供近乎无限的移植供体,具有广泛的研究前景。但是现存的全人工心脏技术尚不成熟,其最主要的缺陷表现在驱动方案的设计上。研制中的可全部植入人体的小型化搏动式全人工心脏效率较低,因而在实际使用中发热严重,若植入人体会造成热量堆积损伤人体器官。为了提高搏动式全人工心脏的工作效率,本文设计了一种
离合器压盘零件作为离合器的关键零部件,它的机械加工工艺水平,关系到离合器整个产品的质量的好坏。但是,传统的离合器压盘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受制于各种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存在着较多的缺陷,难以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弥补传统压盘零件工艺设计方法的种种弊端、提高其在同行业中的市场竞争力,必须改进零件的工艺设计方法,提高零件的工艺设计水平。基于特征识别技术的零件工艺设计是提高零件工艺设计水平的有效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可以用于地表沉降监测,但大气效应是其主要误差因素,包括对流层和电离层延迟误差,将对InSAR处理结果产生较大影响。将GPS、ECMWF资料和电离层
在建西南某铁路通过平原、丘陵及其陡峻的高山峡谷区,穿越发生过强烈地震的D1断裂带,D3褶断带,构造背景复杂,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不良地质分布广类型多、规模大,复杂的地形
纳米材料的制备与使用是纳米科技的重要分支之一,其中碳纳米材料正在发展成为当前的研究焦点。作为碳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碳纳米管在药物载体、基因载体、生物成像、抗病毒、抗菌以及生物传感器等医学领域均具有宽阔的应用前景。尽管碳纳米管在生物体内诱发的反应可能复杂多样,但这些反应无一例外均要求碳纳米管首先跨越生物膜的屏障,才能最终抵达目标细胞腔隙。因此,阐明碳纳米管与生物膜之间的界面作用机制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