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轭亚油酸(Conjugated linoleic acid, CLA)是一种由亚油酸(Linoleic acid, LA)转化而来的一系列十八碳二烯脂肪酸的总称,其中c9,t11-CLA和t10,c12-CLA两种构型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在提高人体免疫力、抗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抗氧化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因而在医药、食品添加剂和保健品行业中都有广泛应用。本论文筛选得到一株CLA生产能力较强的菌株,并通过低温等离子体诱变、培养基优化、发酵条件优化和细胞高密度培养等方面研究以提高原始菌株的产量,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从市售酸奶,鲜牛奶,东北酸菜,四川泡菜以及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四株CLA产生菌,其中,从东北酸菜汁中筛选出的SC-05产量最高,特别是GC结果表明,SC-05合成的CLA产物构型为单一构型,为c9,t11-CLA。2.通过对菌株SC-05的16S rDNA序列测序及分析,发现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亲缘关系最近,相似性达到99%,鉴定并命名为Lactobacillus sp. SC-05。3.将Lactobacillus sp. SC-05作为出发菌株,利用低温等离子技术对其进行诱变处理。诱变处理后,经过发酵实验筛选到四株正突幅度大于20%菌株,其中A-08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且产量较高,达到119.24 μg/mL,比出发菌株增加了83.00%。4.通过正交实验对诱变菌株A-08发酵培养基中的成分比例进行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法(RSM)法对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培养基成分含量为:葡萄糖3%,蛋白胨0.5%,牛肉膏2%,酵母膏2%,柠檬酸氢二铵0.2%,乙酸钠0.3%,磷酸氢二钾0.2%,硫酸镁0.02%,硫酸锰0.02%。最适发酵工艺条件为:采用限氧摇瓶发酵,37℃培养44.67 h,初始pH值为6.5,接种量为2%,发酵培养液中LA浓度为3.76 mg/mL。CLA的产量由优化前的119.24 μg/mL提高到196.27μg/mL,产量增加了64.60%。5.利用5 L发酵罐采用批式发酵和批式流加发酵的方式进行培养,以提高菌体细胞密度,在维持发酵pH恒定为4.5时,经过54 h发酵,CLA的产量达到213.26μg/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