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城乡金融二元性的产生是与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的存在密切联系的。在少数民族地区,当前同样面临着严峻的城乡二元经济现状,与此相对应,城市和农村的金融发展必然表现出差异性,而城乡金融二元性反过来又进一步强化了城乡经济二元性。为了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正视城乡金融二元性,承认城乡金融发展之间的差距,并创造条件弱化城乡金融二元性,统筹城乡金融经济发展。为此,本文在对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经济二元性与金融二元性关系进行了论述。首先,合理界定了城乡金融二元性的概念内涵,以7个民族省区2003—2012年经济、金融发展相关数据为依据,从城乡金融资产规模差异、城乡经济金融化水平差异、城乡金融效率差异三个维度全面分析了民族地区金融发展的城乡二元性现状,并对城乡金融二元性特点作了归纳;其次,从不同角度出发,剖析了造成城乡金融二元性的原因,本文从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角度,综合经济发展差异、产业特征差异、金融制度、区位差异、以及民族文化观念差异因素,对民族地区城乡金融二元性的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最后,提出了民族地区城乡金融二元性的治理对策。论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第一,民族地区城乡金融在金融资产规模、经济金融化水平、金融效率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其他省区及全国相比,金融资产规模的城乡差异并不明显,城乡金融二元性集中体现在经济金融化水平差异上。第二,城乡金融二元性成因是多方面的。从内生因素来看,首先,经济是金融的基础,城乡金融二元性内生于城乡经济二元性;其次,民族地区传统农业的弱质性使得农户有效融资需求不足,最终形成民族地区农村金融抑制。一方面相对于有限的融资需求来说,农村金融资源供给过剩,另一方面有限的金融交易规模难以支撑现代金融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发展。第三,造成民族地区城乡金融二元性的外生因素体现在,首先,国家的宏观金融制度以及金融机构微观制度安排强化了城乡金融二元性;其次,民族地区特殊的地理条件使得金融机构大量撤出农村,农村地区金融荒漠化严重;农村区位上的弱势性、交通不便导致农村贷款成本较高,由此带来金融地理排斥,农户的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最后,民族文化观念差异也是形成城乡金融二元性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受民族风俗与宗教信仰影响,许多农户对金融活动存在排斥,另一方面,农村居民金融意识淡薄,农村信用环境不良也阻碍了民族地区农村金融的发展,加剧城乡金融二元性。第四,论文最后提出了治理民族地区城乡金融二元性的对策,包括树立系统思维,建立城乡联通机制;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村经济基础,以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城乡金融发展差距;加快农村金融改革,优化城乡金融发展的外部环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