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创伤,可因各类事故、运动、暴力等造成,损伤后会造成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异常以及大小便失禁等相应的病理改变。如何促进SCI后的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治愈截瘫,一直是医学界一大难题。其原因主要是脊髓损伤后修复的分子机理还不清楚,不能有针对性地对脊髓损伤修复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因子进行有效的干预。随着对SCI损伤机制的深入探索,许多研究表明CNS有内在的自我修复功能。一些在SCI后促进或抑制轴突再生的蛋白质逐渐被发现,如神经生长因子(NGF)、神经营养因子-3(NT-3)、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勿动蛋白(Nogo)。然而,在损伤区域的微环境中许多重要的调控因子仍有待于发现。所以本实验的目的就是借助蛋白质组学相关技术找出大鼠脊髓损伤前后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为进一步了解SCI的损伤及修复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SD大鼠(Sprague-Dawley rats,SD)建立脊髓全横断模型。造模成功后取出正常组和损伤组大鼠相应部位的脊髓组织,用两步法分别提取亲水性和疏水性蛋白,经过蛋白定量后,以相同的上样量进行双向电泳。蛋白凝胶经PDQuest 7.1.1软件分析后,找出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然后用胰酶将这些蛋白质酶解成小肽片段用于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MALDI-Q-TOF MS/MS)分析。质谱数据通过MASCOT软件检索后,得到蛋白质的详细信息用于后续分析。对质谱鉴定出的蛋白质进行RT-PCR和Wstern的验证。结果: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质谱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进行鉴定,成功鉴定出18种蛋白质。脊髓损伤3d后表达上调的蛋白质有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S期激酶相关蛋白1、热休克蛋白27、多配体蛋白聚糖3、T细胞受体β链可变区、膜联蛋白Ⅲ、腺苷酸激酶1、半乳凝素3、丙酮酸脱氢酶、磷脂酶B、嗜铬粒蛋白A、热休克蛋白70凝结蛋白1;同时表达下调的蛋白质有磷酸丙糖异构酶、神经鞘氨醇磷酸化受体、热休克蛋白10、肽酰-脯氨酰-顺反式异构酶A。多数差异蛋白质涉及到神经细胞的增殖、凋亡、应激反应等过程,为进一步阐明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和修复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