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小说:“理性型文本”的一种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vidz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写时代热点是刘心武小说非常鲜明的特点。《班主任》《爱情的位置》《我爱每一片绿叶》等小说率先发现了社会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钟鼓楼》的“桔瓣式结构”迎合了文坛叙事探索热潮,其对北京市民生活的叙事则是对寻根文学的回应。1992年,长篇小说《风过耳》问世,陈晓明、张颐武等批评家发现刘心武小说开始进入“后新时期”阶段。前几年出版的《站冰》《京漂女》等短篇小说集则是“底层文学”非常妥切的参照文本。然而,这只是作为表层话语的呈现,其深层结构是一致的,都是“理性型文本”的一种。“理性型文本”的叙述者与其所虚构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是分离的。由于这种“分离性”的关系,随着时代主题的更替,刘心武小说的叙述姿态极易随之发生变化。基于此,笔者将刘心武的作品划分为四个阶段:80年代之前的创作为刘心武创作的第一阶段,受主流文学的影响,这一阶段作品中的叙述者常自觉以社会主要政治力量为其想象的依托;第二阶段是指刘心武80年代的创作,叙述者开始尝试摆脱政治的“援助”,以时代的代言人自居,书写“时代精神和新人面貌”;刘心武90年代的创作则是第三阶段,虽然刘心武一度宣称放弃知识分子的责任、使命,然而,揭示“理性原则”的野心并没有消失。正是这种野心的存在,令刘心武没能走向“重生”,反而陷入了“身份”迷失的危机;2014年6月长篇小说《飘窗》的出版,意味着刘心武创作进入了新的阶段。“真理”的幽灵被驱逐,叙述者以彻底怀疑的姿态审视日常世界。本论文的前四章主要探讨刘心武创作四个阶段的“变”与“不变”,以及与当代文学思潮的离合。第五章描述在“理念”的观照下,刘心武是如何想象“日常生活”的。日常生活的主体是依赖感官来把握世界的,因此,经验性、个体性、模糊性是它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叙述者理念的介入,刘心武小说的日常叙事反而呈现出清晰、明确的审美效果。然而,不排除个别文本叙述者理念介入的失效,令刘心武笔下的日常生活现出了它的“本来面目”,中篇小说《立体交叉桥》便是这样的例外。因此,本章分为两部分来讨论刘心武笔下的日常生活,第一部分探讨理念规范下的日常生活的样态;第二部分则以《立体交叉桥》为个案,分析理念介入失效后的日常书写。第六章探讨刘心武理性世界观的坚执,对其“人”的想象的影响。在理念的规约下,刘心武笔下的人物普遍呈现出一种单质的性格。这种人物的类型化倾向,与作家对人的价值评判有着直接的关系。在刘心武内心深处,始终坚信着“人性本善”,“恶”则被认为是急需清除的社会不良现象。结语则将刘心武与“生命型作家”进行比较,尝试较为清晰地呈现刘心武作为“理性型作家”的形象。通过比较分析,笔者发现,“生命型作家”虽然弥补了“理性型作家”“人”的独立品格的缺失,然而,“理性型作家”对现实的思考,仍然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命题。
其他文献
东营XD企业是以玻璃钢产业为支柱,以机械加工与维修、管道防腐与安装、电器制造、井下作业及工具维修、轻烃加工、物流运输等产业为辅的综合性企业。企业在创业初期,国内的玻璃
目的 探讨铅作业工人健康教育模式 ,制定一套铅危害防治的健康教育方案。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及晨尿铅检查等方法对某蓄电池厂工人进行跟踪评价。结果 干预 2年后 ,
对邪教的斗争是一场严肃的政治斗争,预防和打击邪教是我们的重要任务。考察近年来山西农村存在的非法传教活动的现状及出现的社会背景、危害,并由此进行法律思考,当前应加强
背景水痘呈全球分布,是一种高传染的病毒性疾病。在温带气候的条件下,绝大多数都在10岁以前发病。目前疫苗是控制水痘传播最有效的方法。美国使用水痘减毒活疫苗疫苗(Varicel
西晋国子学建立之初,并不是专门为士族子弟考虑的,而是司马氏为整顿东汉以来太学的浮华学风,避免太学滑出皇权控制的轨道而采取的一大措施,但随着士族势力的发展和士族制的建
目的:分析甲状腺疾病的影像表现,探讨甲状腺疾病的CT诊断。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甲状腺病变中,甲状腺腺瘤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7
目的:对采用不同内固定方式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比较分析,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45例,随
目的探讨铅作业工人体内血铅水平与膳食营养素的关系。方法以福建省南平市某蓄电池厂427名铅作业工人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调查作业工人工龄、接铅方式和膳食情况,测
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铁路在支持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长远的作用,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础。2008年以来,随着大规模铁路建设的有序推进,中国铁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贵州是中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其丰富的省份。贵州文化生态体系中的文化多样性、文化共生性,在今天的快速现代化与工业化、城市化的中国,也是不多见的。贵州大量的少数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