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美国自然文学中,“荒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由于美国独特的历史和地理特点,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们的生活和创作,都带着或浓或淡的“荒野”情结。在“荒野”守望者爱默生那里,自然荒野是精神的象征,是他最早将人们的目光引向荒野。在“荒野”哲学家梭罗那里,荒野最具价值的就是它的野性,荒野是世界的保留地。他将在荒野中思考与体悟,视为自己精神升华的极好方式,并形成了自己的与众不同的“荒野”思想。在“荒野”宣传者约翰·缪尔的努力宣传、游说下,荒野开始触动并走进人们的内心。在“荒野”先知奥尔多·利奥波德那里,他提出了“土地伦理”,呼换人们要有“生态良知”。在托马斯·科尔那里,荒野是艺术和文学创作灵感的源泉,他的作品为美国自然文学增添了艺术性。而在这个历史过程中,梭罗的“荒野”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梭罗的“荒野”思想,并不只限于他作品所体现的哲思,也包括他一生的荒野实践带给人们的启迪。梭罗“荒野”思想的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一,受其生活经历的影响。其二,受基督教文化的浸染。其三,受超验主义的濡染。其四,受启蒙思想的支撑。第五,受印第安文化与东方文学的熏陶。梭罗的“荒野”思想像“万花筒”一样包罗了政治、经济、精神的方方面面,它已成为真善美的集合。从表层来看,“荒野”指的是原生态的、未经人类文明染指的自然环境,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自然。从深层看,梭罗本身就是“荒野”,从他身上人们能够感受到善良、平等、乐观、自由、健康、非暴力、博爱等精神元素的濡染,找到精神上的方向。梭罗的“荒野”思想,是后世不朽的文化遗产。它对后世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活方式及文学风尚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这些珍贵之思,我们除了瞻仰,参悟之外,更应该做的是用它们来指导我们的言行——给“荒野”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