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土柱淋溶实验和盆栽种植四季小白菜,对两种磺胺类抗生素——磺胺嘧啶(SDZ)和磺胺二甲基嘧啶(SMT)在土壤(黑土、棕壤)——植物系统中的迁移特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DZ在土柱中的迁移能力高于SMT,两者在土柱中的迁移能力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弱;延长淋溶时间和增加抗生素浓度,可增强SDZ和SMT在相同深度土层的迁移能力;磺胺类抗生素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不同,SDZ和SMT在棕壤中的迁移能力高于黑土;磺胺类抗生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会影响土壤中农作物对其的吸收和转移,SDZ从土壤迁移至小白菜体内的能力高于SMT,两者主要分布在小白菜的茎叶部分,随SDZ和SMT淋溶浓度的增加,小白菜体内残留的抗生素浓度也随之升高;与黑土相比,种植于棕壤中的小白体内残留的SDZ和SMT浓度较高。第二部分利用改进的Hummers法、湿化学法制备了石墨烯/零价铁纳米复合材料(RGO-NZVI),再运用XRD、XPS、TEM、BET和Zeta电位分析等技术对RGO-NZVI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并且对RGO-NZVI复合材料吸附降解磺胺类抗生素的效果及固液比、时间和pH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究。为后续RGO-NZVI复合材料处理土壤中抗生素污染的运用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结果表明,固液比越高,吸附处理的抗生素越多;震荡时间变化的过程中吸附处理的抗生素浓度差异不大,说明是快速吸附型;在酸性环境中更利于抗生素的吸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