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互动关系的区域差异研究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z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增长步入“新常态”,我国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经济转型面临多重挑战,如何在新的形势下确保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寻找经济增长的有效推动力。城镇化具有拉动内需、推动产业升级等重要优势,能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正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在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差异巨大,因此,在“新常态”下,结合我国各地区的区域差异,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了机理分析,接着运用2000-2014年我国31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对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面板数据格兰杰因果检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面板回归模型对这种互动关系的机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然后根据实证结果,对当前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主要困境进行了总结,提出新型城镇化是突破当前这种困境的有效路径,结果表明:(1)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区域差异性。从全国来看,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分区域来看,东部和西部为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中部为经济增长带动城镇化。(2)在全国层面上,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消费、投资、二三产业占比和城乡收入差距来传导;在东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消费、投资和教育投入来传导;在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城镇化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投资、二三产业占比、城乡收入差距和教育投入来传导;在西部地区,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消费、投资、二三产业占比和城乡收入差距来传导。(3)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已成为现阶段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主要困境,新型城镇化是破解这种困境的有效路径。最后,本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借鉴性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推动城镇化建设,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展销会属于定期贸易,是跨县、跨城市、跨省和跨地区交换的主要形式,是一种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收益率高的经济形态,且履行地方市场的职能,在俄国货物流通中发挥关键作用。俄
不对称系统在方向相反的输入作用下,表现出不相同的动态响应过程,尤其在平衡点附近不对称的动态特性表现更为明显。目前,针对不对称系统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不对称系统是线性描述情况。针对少数不对称系统是非线性描述情况,一般采用线性化近似方法,然后进行控制,但当系统非线性程度比较高的情况下,经过线性化处理得到的系统模型与原系统模型可能失配,进而导致控制效果不理想。因此本文针对受约束和外部干扰的不对称非线性系统
英国教士司法豁免权,是指中世纪英国教会的神职人员,具有不受世俗法庭审判的司法特权。本文旨在对英国教士司法豁免权的形成、教士司法豁免权的司法程序、教士司法豁免权的危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上产生了大量的多媒体资源。多媒体信息的分享和传播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它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引发
随着3X3篮球赛事的不断开展,同年3X3篮球项目被确立为2020年东京奥运会的正式项目,3X3篮球在近年来发展迅速。国际篮联3X3大师赛是由国际篮联创办的唯一覆盖全球各大洲的世界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质严重干扰和破坏人类和野生动物的内分泌系统,会造成内分泌紊乱、生殖发育异常问题,以及导致免疫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多方面的生物学损害。其中17β-雌二醇(E2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和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碳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环境外部性问题.一方面,面对全球碳排放和碳含量日益增加的现状,各国相关的环境保护组织积极制定各项政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轻和控制碳排放量.目前全球已有25个国家或地区采用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的方式进行减排,其中欧盟碳市场成交规模最大.如今碳排放量也
过去几十年以来,贸易自由化已经成为了许多发展中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一国可以从贸易自由化带来的竞争机制、专业化各国优势部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中受益。近期
数据流量的大规模增长及网络服务需求的多样化,促进了传统网络的升级。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网络需求,研究者们重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网络,即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SDN)。SDN分离了网络中的数据平面和控制平面,使得控制平面的集中化控制和可编程化成为可能,使得网络管理、功能开发更加简便快捷,同时,也使得网络扩展更为容易实现,更能满足网络流量增长的需求。尽管SD
过去数十年间,在体系结构技术与集成电路技术的共同促进下,微处理器的发展十分迅速。架构师通常将提升微处理器性能作为第一要义。随着集成电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艺特征尺寸不断缩小的同时,由瞬态故障导致的软错误问题也变得不容忽视。软错误是导致微处理器的可靠性受到严重影响的主要原因。在体系结构设计的早期就对微处理器进行软错误易感性评估,不仅可以利用评估结果为架构师后期的软错误缓解设计提供参考,还可以更低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