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对陕西杨凌葡萄酒学院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葡萄试验园行间分别种植白三叶草(White clover, Trifolium repens L )、高羊茅(Tall fescue Festuca arundincea Schreb.)、紫花苜蓿(Alfalfa, Medicago sativa),在4、7、9、12月分别采集0~20 cm,20~40 cm,40~60cm土层的土壤进行土壤微生物、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的测定,得出变化规律与分布状况,并将生草与清耕间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其结果表明:1葡萄园行间生草使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清耕,且在各处理中微生物数量在土层中的分布均表现为0~20 cm>20~40 cm>40~60 cm。细菌最多,放线菌次之,纤维素分解菌最少。在各生草处理中微生物数量普遍在7月份达到最高。2葡萄园行间生草使土壤酶活性较清耕有显著差异,且牧草种类的不同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不同。豆科牧草比禾本科牧草在提高蔗糖酶、磷酸酶、脲酶、纤维素酶活性方面的作用强,其中白三叶草在提高酶活性方面效果最好。禾本科牧草在提高土壤淀粉酶方面优于豆科牧草。3白三叶草和紫花苜蓿使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钾含量较清耕有所提高,而高羊茅处理土壤中各肥力指标均较清耕有所下降。可见豆科牧草对土壤养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土壤中养分含量、土壤微生物数量及酶活性三者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土壤评价中,土壤微生物、酶活性是极其重要的质量指标。在影响土壤肥力的各因素中碱解氮、速效钾、有机质、全氮、细菌、真菌、放线菌、固氮菌、纤维素分解菌、蔗糖酶、磷酸酶、脲酶与肥力水平关系最密切,被归为第一主成分,过氧化氢酶、全磷、全钾、速效磷、纤维素酶被归为第二主成分。表明了土壤微生物、酶、养分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