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麻杏石甘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nen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西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痰热郁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经诊断、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后,选取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连云港市中医院2016年08月至2017年01月120例呼吸科病房住院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配为2组,即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即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60例、对照组即西医常规治疗60例。治疗组: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持续低流量吸氧等综合治疗,同时予以加味麻杏石甘汤口服;对照组:仅予以抗感染、化痰平喘、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持续低流量吸氧等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1)对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进行检查发现,两组患者所有安全性指标均在可控范围,且治疗后心功能、血氧饱和度、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等几项结果对比治疗前均具有较显著的差异,P均>0.05,而其他检查项目差异性较小,或者差异不显著。(2)经过14d的临床治疗,均无死亡病例发生,治疗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37例、13例、8例、2例,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患者痊愈、显效、有效和无效分别为21例、18例、9例、12例,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临床疗效具有统计学上显著差异(P<0.01)。(3)治疗前,对两组患者的FEV1%与FEV1/FVC%对比分析,均未显示出统计学上的差异,P均>0.05,但治疗后的FEV1%与FEV1/FVC%对比治疗前的结果分析表明,均有极显著差异,P均<0.01,且治疗后的FEV1%与FEV1/FVC%组间对比也均显示出显著差异,P均<0.01。(4)对喘息、胸闷气短、咳嗽、咯痰、哮鸣音这些症候进行对比,在治疗前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经过治疗,上述症候对比治疗前均具有显著差异,P均<0.05,且上述症状治疗后的组间对比也均显示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1)加味麻杏石甘汤可以全方位的提高心脏收缩与舒张力,同时提高患者的呼吸效率,降低心率与呼吸次数,从而改善气喘症状。(2)加味麻杏石甘汤可以减轻肺部郁热,提高清气的进入量,从而有效的强化了肺部的氧气交换效果,提高血氧饱和度。(3)加味麻杏石甘汤联合西医常规治疗与西医常规治疗两种方法治疗AECOPD临床均有效,但治疗组治疗AECOPD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总有率可达到96.67%,这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组。
其他文献
近年来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发展迅速,但鉴于小微企业自身经营中存在的诸多不足,加之商业银行经营发展内生要求和经济形势变化等诸多因素影响,如何做到在保持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快
目的:通过系统收集、整理《吴佩衡医案》中附子类方剂及相关医案,探讨吴佩衡临证运用附子配伍规律,为临床辨证论治,中药配伍运用提供相关依据及思路,以此来更好的传承吴佩衡
中国画装饰性有自己独特的内涵,点的装饰性特征在山水花鸟画中凸现,线的装饰性特征则更为常见。线自身具有的形式美和多线条的组合美,既是中国画装饰性特征的完美体现,也是画
<正>脑出血又称中风,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它具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并发症多等特点。虽然随着科学的进步,病死率降低了,但存在许多的后遗症。运用中医理论实行辨证
传统文献基于资源丰裕和经济增长率的负相关关系得出"资源诅咒"结论。文章质疑这一假说,通过构建一个包含可耗竭资源的两部门模型,发现负向的资源收入增长效应与正向的收入水
美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1904—1994)把人类视觉知觉捕捉到一幅作品中的"两种互相对抗的力相互较量之后所产生的结果",理解为具有倾向性的张力,并列举了能够使人感受
表外负债是一种不同于传统的特殊负债,与表内负债相比,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发生和计量的不确定性。文章采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表外负债的计量模型。
文章剖析了人力资本会计存在的固感,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思路。即建立人力资本成本会计与人力资本产权会计来构建完整的人力资本会计,通过人力资本会计来提供人力资本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高血压患者24小时血压值,统计并观察高血压病不同中医分型的24小时血压特点,利用中医理论对统计结果予以分析,期望为高血压病的中医辩证分型提供客观的量化
当今世界,全球经济高度融合,服务外包蓬勃发展,服务业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现阶段中国传统的低成本竞争优势逐步丧失,经济发展需要新的活力,国内外的客观形势,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