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叶酸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变化及意义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叶酸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400例经肠镜检查结果正常者、50例结直肠癌和50例腺瘤性息肉病人的血液和粪便标本,用磁性颗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检验血清叶酸水平,高压液相色谱法检测粪便短链脂肪酸,非秩和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从总体上看,正常组,腺瘤性息肉组,结直肠癌组血清叶酸、粪便短链脂肪酸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叶酸P=0.199,短链脂肪酸P=0.214),提示两者与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发生风险无关。经多独立样本两两比较法(Nemenyi法)检验,结直肠癌组的异丁酸值要显著高于正常组(P=0.002),而与腺瘤性息肉组无显著性差异(P=0.194);腺瘤性息肉组和结直肠癌组的异戊酸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6和P=0.000),而腺瘤性息肉组与结直肠癌组的异戊酸值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血清叶酸和粪便纤维素的代谢产物-粪便短链脂肪酸与结直肠癌和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无关。第二部分结直肠癌组织中核干因子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与血清叶酸水平的关系目的:探讨核干因子(nucleostemin,NS)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血清叶酸水平的关系。方法:2009年3-12月在肠镜下收集50例结直肠癌病人的组织,根据国际结直肠癌的病理分类标准分为高分化组(12例)、中分化组(17例)、低分化组(21例)和正常肠黏膜组(50例),同时取受检者静脉血5 ml;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NS和PCNA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的表达,采用磁性颗粒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叶酸水平。结果:NS和PCNA在结直肠癌阳性表达率分别是70.0%(35/50)和72.0%(36/50),两者在正常肠黏膜中未见表达。NS和PCNA在高分化结直肠癌阳性率为41.7%(5/12)和33.3%(4/12),分别显著低于中分化结直肠癌阳性率76.5%(13/17)和82.4%(14/17)与低分化结直肠癌阳性率81.0%(17/21)和85.7%(18/21)(P <0.05)。患者血清叶酸水平在结直肠癌NS和PCNA阳性组与阴性组无显著差别(P > 0.05)。结论:NS和PC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表达,且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但血清叶酸水平与NS和PC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可能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