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板庙子金矿床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白山市境内,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属于辽吉造山带-老岭隆起带靠近龙岗地块的一侧。老岭隆起带是华北克拉通北缘东段重要的构造-岩浆活动带,该活动带分布有大型金矿床如板庙子、荒沟山,以及100余处中小型金矿床,这些金矿床的成因始终存在较大的争议。板庙子金矿主要成岩、成矿作用集中在挤压造山作用强烈的MBT(主边界逆冲断层)与RBT(反向边界逆冲断层)之间的造山带内部,矿体赋存于元古宙变质地体中,受次级逆冲脆-韧性断裂构造控制,金矿脉赋存于上元古界青白口系钓鱼台组底部赤铁石英砂岩与其下伏的下元古界珍珠门组大理岩之间的硅化构造角砾岩蚀变带中,矿床大致分为4条矿脉,每条矿脉包含一个或数个小矿体。板庙子金矿矿区内岩浆活动弱,仅有花岗闪长斑岩、石英闪长岩小岩株各一处,出露面积均较小。本文选取其中的石英闪长岩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示踪等测试分析,在综合野外地质特征及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探讨了岩石成因、构造背景及成矿意义。本论文研究的石英闪长岩出露于板庙子金矿床东北1500m,岩体呈东西向展布,与周围青白口系南芬组地层呈侵入接触关系。根据锆石特征LA-ICP-MS U-Pb的分析结果,其加权平均年龄为399.6±1.0Ma,为古生代早泥盆世晚期。岩石主量元素特征显示板庙子石英闪长岩具有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的特征。岩石稀土元素总量(∑REE)含量较低,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配分曲线呈较陡的右倾型。δEu值为1.05~1.08之间,显示了正异常的特点;δCe值为0.90~0.92之间,具有负铈异常的特点。微量元素蛛网曲线为右倾型,高场强元素P、U、Sm、Th富集,Ti、K,Ti相对亏损,说明有大批地壳物质介入岩浆的形成过程,显示壳幔混源的特征。锆石εHf(t)平均值为-15.70,模式年龄平均值为2379.1。在图解εHf(t)-t中,样品数据点均位于1.8~2.5Ga中,即古老地壳Hf同位素演化线之间,表明岩浆源区物质应为古元古代-新太古代基底物质。通过对石英闪长岩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其为未分异的I型花岗岩;岩石同时具有埃达克岩化学成分特征,在判别图解中,均位于埃达克岩区,可知石英闪长岩的形成是在板块俯冲背景下,加厚的下地壳被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而发生部分熔融形成。石英闪长岩岩体岩石化学成分符合“C”型埃达克岩的特征,代表了一次地壳加厚事件;表明在海西期华北-塔里木板块与西伯利亚和哈萨克斯坦板块拼合背景下,辽-吉造山带两侧的龙岗地块和狼林地块拼贴,导致地壳加厚,使下地壳基性岩部分熔融形成了具有“C型”埃达克岩特征板庙子石英闪长岩;因此,板庙子石英闪长岩是对华北-与西伯利亚板块在海西早期拼合的证据和响应。本次工作通过对矿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钻孔的资料研究表明,板庙子金矿在成因上与板庙子石英闪长岩具有内在联系。板庙子金矿可能存在两期成矿作用:第一期是与石英闪长岩有成因联系的成矿作用,成矿时代为海西运动早期的早泥盆世;第二期是与花岗闪长斑岩相关的成矿作用,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