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恕及宽恕干预对大学生敌意的影响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blueivan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敌意是指对他人持消极的评价和预期,并伴有恐惧、厌恶、愤怒等情绪,且在交往中倾向于对抗、攻击等。大学生敌意会增加其心理及行为方面的问题,造成学业成就不良、社会功能受损、物质滥用、自杀、攻击行为等。以往研究表明敌意与宽恕呈显著负相关,宽恕可以减少引起敌意的消极情绪状态,进而有助于降低敌意。宽恕分为情境性宽恕与特质宽恕,且二者存在分离。本研究旨在分别探讨情境性宽恕、特质宽恕对敌意的影响,并考查宽恕团体对大学生敌意的干预效果。研究一采用宽恕可能性量表、宽恕量表和短式华人敌意量表对228名大学生的特质宽恕、情境性宽恕以及敌意进行测量,探讨情境性宽恕、特质宽恕与大学生敌意之间的关系,为大学生敌意的宽恕干预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显示,男生与女生的敌意只在敌意表达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且男生的敌意表达显著高于女生。特质宽恕与敌意及敌意认知、敌意表达显著负相关,与敌意情感、压抑敌意的相关不显著。情境性宽恕与敌意及其各维度显著负相关,其中,自我关注消失与敌意及其各维度存在显著负相关;消极反应消失只与敌意、敌意认知、敌意情感、压抑敌意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反应出现只与敌意、敌意认知呈显著负相关。研究二采用前后测实验设计,从学校心理健康普查中筛选出的敌对因子呈阳性,其他因子与UPI得分均处于正常范围的98名大学生中,招募到符合条件的18名被试,并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分别进行10次共计20小时的宽恕团体干预与叙事团体干预,运用宽恕可能性量表、宽恕量表、短式华人敌意量表对被试进行前测、后测及追踪后测,考查宽恕团体干预对大学生敌意的干预效果,探索降低大学生敌意的有效心理辅导方案。研究结果显示:后测及追踪后测数据的改变量的差异显著,宽恕团体组的情境性宽恕及敌意各指标的改变量显著高于叙事团体组。结论:相对于特质宽恕而言,情境性宽恕是敌意的重要预测变量,尤其是其中的自我关注消失维度;宽恕团体干预可以有效提高情境性宽恕水平,比叙事团体干预更能有效降低大学生的敌意。
其他文献
小信号建模是当前微电网稳定性分析和逆变器控制器设计的重要手段.依据是否考虑滤波器和线路的动态特性,小信号模型可以分为高阶模型和降阶模型,因此产生两种模型的对比问题.
本研究采用BDI和SDS两种问卷对在校大学生抑郁状况进行调查,选取抑郁情绪大学生、极轻抑郁情绪大学生和正常对照组大学生为被试,对本土化的情绪面孔图片在愉悦度、唤醒度和优势
随着电力系统的智能化、网络化水平不断提高,基于IEC 61850标准协议的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IEC 61850标准协议并不包含特定的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