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慎是我国明代著名的学者、文学家。他在上古音研究方面造诣颇深,所著古音学著作七种。他批判地接受了宋儒的研究成果,他的成就对明清的学者都有所启示,在我国古音学研究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思想、内容、方法三个方面对杨慎的古音学进行比较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在古音学思想方面,杨慎已经认识到古音和今音不同,各地不同方言也保存古音,初步具有古音的时地观念,他认识到朱熹“叶音说”随意取叶的错误,公然反对“叶音说”。杨慎为了纠正了前人古音任意通转的错误,提出以“义理”可通为前提的古音转注说,杨慎以古音求古义,并把古音的研究作为临文用韵的依据,使上古音研究具有了实用的意义,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古音观。在古音学内容方面,首先,杨慎旨在考证每个字的上古音,他的一系列拟音,包含着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古人多舌音、照二归精、喻四归定等上古声母的信息,在上古音韵部方面,杨慎以《平水韵》为枢纽研究上古音的韵部,具体界定每个字的韵部时以上古诗文用韵为依据,重新归部,并且合并今音韵书韵部以求上古韵部,蕴含着上古韵母的信息,对阴阳对转说也有所启发。其次,杨慎又专门著书,研究上古诗文的韵例,列举了一般换韵之例和隔句用韵、首尾不入韵、语助不入韵、首尾韵与诗中韵等特殊韵例。在古音学方法方面,杨慎自觉把方言、异文、古人音读、声训、谐声、地名和人名等能反映上古音的语言材料作为考证的依据,力图从多方面考证古音,这为后人的研究方法有所启发。此外,杨慎在研究上古音时也有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古音学思想还不能自成系统,只是一些零散的结论;个别字的拟音有误,研究上古韵部又以《平水韵》为枢纽,在韵部合并的基础上研究古音,有许多局限之处,在分析古代诗文韵例时,又存在着材料选择不精、改音求入韵和体例不一的问题。总之,杨慎上古音研究的成绩是主要的,缺点和不足是次要的。他继承了宋元学者的研究成果,在思想、内容、方法上都对后人有所启发,一直为后代学者所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