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之一。随着人类社会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计算机时代的来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人民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科技信息时代的大门随之敞开,互联网也逐步渗透到我国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中,政治领域也不例外。实现人民民主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的关键所在,于是,我国一些专家学者开始着手“网络民主”的研究,但“网络民主”一词正式被广大群众所了解始于2008年,这一年,胡锦涛同志来到人民网通过强国论坛同网友们进行在线交流,成为网络民主发展道路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近几年,我国相关立法部门在修改、完善和充实我国法规政策时通过网络进行民意的征集,以及网民利用“微笑局长”、“香烟门”、“手表门”、“房姐”等一系列戏谑之称揭露当今社会的腐败现象等事件均表明,网络民主因其信息开放性、快速扩散性、参与多元性而备受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网络参政也日益成为我国的主要参政渠道之一。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民主对于我国来说尚处于发展中,公民在看待网络民主这一新型民主形式时,不免出现态度褒贬不一,在通过网络参政时,也会出现参与两极分化、言论激进等弊端。经分析,主要因为我国网络民主缺乏理论支持、互联网技术的分布存在差异性、网络空间治理力度不够。鉴于此,本文立足于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结合当前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针对网络民主发展进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对策。本文主体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概括分析了网络民主的相关理论;第二部分用唯物辩证的角度阐述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与网络民主发展之间的联系与发展;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网络民主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网络民主发展中阻碍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消极因素,并进行了深层次的原因分析;第四部分针对第三部分中指出的不足,在认真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在探索我国网络民主发展的新途径过程中,提出了一己之拙见,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尽自己的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