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度城镇化发展对流域下垫面土地利用及河流水系产生了严重影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洪涝灾害问题。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苏锡常地区为例,基于1970s、1990s、2010s的遥感影像以及同时期1960s、1980s、2010s水系和水文数据资料,基于RS/GIS技术及空间分析等方法,通过水系结构参数变化指标分析定量揭示城镇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水系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结合高度城镇化地区的城市扩张规律,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长三角地区城镇化对水文过程与水安全影响研究”课题(No.2016YFC04015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度城镇化对产汇流机制的影响”专题(No.2018YFC1508201-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镇化对长江下游地区产汇流影响机制与洪涝防控研究”(No.41771032); 江苏水利科技基金重点项目“江苏太湖地区产汇流新机理及洪涝风险防控研究”(No.2015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度城镇化发展对流域下垫面土地利用及河流水系产生了严重影响,由此引发了一系列洪涝灾害问题。本研究以长江三角洲太湖平原苏锡常地区为例,基于1970s、1990s、2010s的遥感影像以及同时期1960s、1980s、2010s水系和水文数据资料,基于RS/GIS技术及空间分析等方法,通过水系结构参数变化指标分析定量揭示城镇化进程中平原河网地区水系格局演变的时空特征。结合高度城镇化地区的城市扩张规律,重点探讨了不同城镇扩张方式对下垫面不透水面积以及不同等级水系的干扰程度,并分析了城镇化与河流水系的演变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水文特征统计与模型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不同时期河流水文特征变化,并探究了河网静态调蓄功能的变化规律。同时,结合不同城镇化区域的产流计算,揭示不同城镇化进程对区域水文过程的影响规律。该研究为城镇化地区河流水系保护、城市规划及防洪减灾提供参考与理论支撑。结果表明:(1)城市扩展具有阶段性、趋向性,以城市规划政策为导向,且受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制约。苏锡常地区的城镇化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1970s-1990s为城镇化缓慢发展期,城镇扩展速率约为1 km2/a;1990s-2010s为城镇化高速发展期,苏锡常地区城镇用地以4 km2/a左右的速度不断扩展,城市逐渐联袂成片,主要以牺牲农田、水域为代价。(2)河网水系的改造和演化在不同城镇化进程下表现出区域差异:以水系最为密集的苏州中心城区为例,近年来快速城镇化区域的河网密度、水面率等水系结构指标变幅较大;80年代城镇化区域变幅次之;进入高度城镇化阶段的老城区变化最小且稍有增加,其中近50年来河网密度在上述三个区域总体变幅为-21.06%、-16.23%以及1.88%。河网结构发育受不同时期城镇化发展的需求显著影响。在自然状态下河流长度更为发育,河网结构稳定,进入城镇化阶段后,河网结构稳定性先降低,趋于主干化。(3)河流水文特征受城镇化进程深刻影响,以苏锡常地区的苏州中心城区为例,该研究区域内各特征水位显著增加,极端水位变化幅度大。城镇化亦对河网调蓄功能造成深刻影响,近50年来,苏州中心城区的河网槽蓄容量、可调蓄容量显著衰减,分别减少了 10.13%、29.70%,支流调蓄能力退化更为严重。同时,地表产水量的变化对于下垫面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强烈,城镇化越高,产水量越大。苏州中心城区的单位面积产水量从1991年的0.81 m3增长到2015年的0.95 m3。同等降雨强度产生的洪水水位更高,产水量更大,更易形成洪涝灾害。进入高度城镇化时期,城市出于防洪压力,增加城市绿地面积,扩宽骨干河道面积,使得产水量有所减少。本研究着眼于太湖平原苏锡常地区,以高度城镇化地区“城镇化→河网水系→水文过程”为作用链,应用了多学科交叉综合方法,将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统计分析与模型模拟相结合,探讨不同城镇化进程对河流水系结构及其水文过程变化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规划、河流水系保护提供借鉴,对探索中国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高杠杆”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适当的杠杆率能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对经济发展而言也是有效推手,但过高的杠杆率会增加企业的违约概率,加剧企业的财务压力,进一步会引发金融市场恐慌等问题,同时还会造成资源错配问题,使得社会资金加速流向因偿债压力而陷入贷款恶性循环的“僵尸企业”,加剧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融资难问题。因此,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亟需解决“高杠杆”问题。作为调节杠杆率的重要举
随着社会发展,社会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法律从业人员往往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学识背景、从业经验和价值观导向。在对案件的审理过程中,不同的法律从业者往往对同一案件的判罚结果存在分歧和争议。目前对案件中相似事实的认定并没有形成同一标准,对于相似案件而言,处理案件的法律专业人士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容易造成同案不同判的情况。对于民众而言,繁杂的法律条文使得专业壁垒非常高,普通人对于案件很难做出相对专业的判断。为
水中过量的磷是造成众多水体富营养化的关键因子,因此亟需发展稳定高效的深度除磷技术。Fe(Ⅲ)、La(Ⅲ)等纳米氧化物颗粒对磷的吸附具有高选择性,但纳米颗粒存在易团聚失活、压头损失大等规模化水处理应用瓶颈。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可实现树脂网孔中纳米颗粒的稳定负载,在保留纳米颗粒高活性的同时,又赋予其高稳定、易分离的特性,具有突出的工程化应用前景。然而,实际水处理过程中水质化学条件复杂多变、磷形态多样,实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可支配收入,金融市场的不断完善为人们实现财富增值提供了广阔空间,家庭成为活跃在金融市场的主体之一,家庭金融应运而生,成为近年来的热门研究领域。资本资产定价理论认为所有家庭都应将一定比例的财富投资于风险资产,但是我国家庭金融市场的参与率和参与深度远低于发达国家,存在着严重的“有限参与之谜”,如何缓解有限参与问题是当前本领域的研究重点。已有研究表明,户主的个体特征及家庭特
个人所得税与社保费的纳税人与参保人通常是同一人,征收对象为用人单位支付的工资、薪金,通常由用人单位进行申报和代扣代缴,识别标识均为公民身份证号码,征收环节基本一致,在计算个人所得税应纳所得额时应对社保费进行专项扣除。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方案》,明确2019年1月1日起,由税务部门统一征收各项社会保险费。然而,从现行法律规定来看,一方面,税务机关征收社保费的依据并非《税收征
纳米医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是指将纳米技术应用于医学,而其中最主要的研究就是药物输送体系。相比于传统的药物治疗,药物输送体系具有提高治疗效率、减少毒副作用和靶向输送等许多优势。目前,大部分药物输送体系的研究都是针对癌症设计的,根据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微环境的差异可以设计出许多刺激响应药物输送体系,也可以由外部条件刺激药物释放。金属有机框架是一种新兴的药物载体,基于其可调控的组成与结构、高孔隙率、易
Turbo乘积码(Turbo Product Code,TPC)是一种重要的纠错码。它能够以较低的复杂度实现逼近香农极限的纠错性能。Turbo乘积码由多个维度的分组码级联而成。同一维度的码字能够并行编解码。这样的高度并行结构使得TPC适用于需要高吞吐率的场合。此外TPC的最小码距较大,这使得TPC的错误平层(error floor)较低。以上优点使得TPC自诞生起就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被纳入IE
铱配合物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磷光材料。这类化合物不仅有比较好的稳定性、丰富的激发态、高的磷光量子效率、较长的发光寿命,而且容易通过配体的修饰和外部刺激来调节化合物的发光行为。铱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在化学传感器,OLEDs,细胞成像,信息存储和安全保护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合成了含有苯并咪唑类配体或邻菲罗啉类配体的铱配合物,研究了这些化合物的结构和发光行为调控,具体内容如下:1、含有单个苯并咪唑基
赦宥早在先秦时期即已出现,发展至汉代逐渐确立起较为完善的包括大赦、特赦、曲赦等在内的赦免制度,并为后世所发展沿用。其中尤以大赦最为典型,笔者据《汉书》、《后汉书》记载统计,两汉四百多年间共实施一百七十次左右,施行之频繁,后世历朝历代亦沿用不替。而这约一百七十次的大赦中有四十一次是因祥瑞或灾异所施行的大赦,笔者将其总结为汉代灾祥大赦。大赦所针对对象及范围较其它赦免制度最为广泛,而灾祥大赦又在大赦的施
两千多年来,自然法观念贯穿西方政治法律文化发展的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塑造了西方近现代法权,对整个人类历史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了十分巨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在中世纪晚期自然法语境下对西班牙神学家弗朗西斯科·苏亚雷斯(Francisco Suarez,1548-1617)的法思想展开研究。本文对苏亚雷斯法思想的解读以《苏亚雷斯著作选集》(Selections from Three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