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德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水系、沅水下游和和澧水中下游以及武陵山脉、雪峰山脉东北端,森林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838km2,森林覆盖率达到46.02%。近几年来,常德市注重抓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林产工业不断扩大,生态旅游业发展迅速,产业格局基本形成。但常德市现有的森林生态体系还不完善,一些县(市、区)的城市绿地分布及总量严重不足,城镇内的山、水、林等自然资源没有充分得以利用并保护。因此,科学构建常德森林生态体系,对于常德乃至湘北地区的生态安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1、以常德市独特的自然条件为基础,采用实地调查和资料收集分析法,立足常德建设发展实际所独特区位优势,构建常德市“一核、六区、七组团、多廊道”的城乡一体化绿色网格体系,即以城区森林生态绿地系统为核心,以森林保育工程区、山丘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生态公益林保护区、湿地保护与恢复区、石漠化修复与治理区、矿区植被修复区为六区,七个县城中心城镇绿地系统为七组团以及沅水、澧水、高速公路、铁路等重要生态廊道,构建“生态经济共赢、人文自然相融、城市乡村互动”的森林生态系统。2、绿地系统空间构建,根据常德市绿地现状和自然地形地貌等的相关特点,对主城区、7县(市)所在镇、乡镇政府所在地和行政村庄及周围山体的绿地系统进行架构,突出特色,因地制宜,重点提高公园绿地质量,积极扩大城区绿地面积,完善城市绿地系统。通过结构调整,到2015年,主城区新增公共绿地面积2044.7hm2,绿化覆盖率达到42%,新增碳汇近10000t。到2020年,需要新增绿地面积5346.7hm2,绿化覆盖率达到48%,新增碳汇24000t多。3、森林生态提质空间构建,按照分类经营的原则,对森林保育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和湿地保护与恢复区进行科学的优化升级。采取封山育林、低质低效次生林改造等措施,提高涵养水源、水土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汇等林地生产力和森林生态服务功能。根据常德生态需求,到2020年,建设森林保育工程133400hm2,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达到265200hm2,受保护湿地面积达到206000hm2,以确保常德及湘北地区的生态安全。4、森林生态恢复空间构建,采用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相结合,对石漠化修复与治理区、矿区植被修复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区进行调整。针对不同的矿区废弃地、石漠化等困难地,通过工程造林、补植造林、天然更新等措施,实现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通过科学治理与恢复,到2015年,石漠化土地修复与治理工程的更新造林4744.7hm2、人工补植造林13774.6hm2,封山育林17267.7hm2;植被恢复面积1723.1hm2,土地复垦面积829hm2,矿山植被恢复率达到20%以上;扩大生态公益林建设规模到383000hm2。到2020年,市域范围内更新造林5800hm2、人工补植造林15700hm2,封山育林16800hm2;植被恢复面积2000hm2,土地复垦面积1000hm2,矿山植被恢复率达到50%以上;市域范围生态公益林面积稳定在406000hm2。5、生态廊道网络构建,对道路绿网、河道绿网、农田绿网进行提质改造与新增,建设高标准防护林,构建绿化美化、防灾减灾、减尘降噪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廊道网络体系。到2015年,道路绿化里程600km,新增绿化面积1885hm2,道路绿化率达80%;新建水系绿色廊道300km,绿化面积达1680hm2,河岸绿化率达80%;对现有低质低效林网改造3247hm2,新建林网2598hm2。到2020年,道路绿化里程1250km,新增绿化面积3305hm2;新建重要支流等绿色廊道600km,绿化面积达3245hm2,改造低效林网6447hm2,新建防护林网5098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