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如何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继续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生产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必须破解的一个重大课题。农业科学技术是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因素,高职大学生的农业科技素质教育是农业科学技术传播的主要途径,通过高职大学生对农科技术的传播可以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中国农业现代化是以农业的科技化为基础的,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重点在于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的培养,,尤其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程师和领头人的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他们是新型农民的典型代表,他们的农业科技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高职涉农大学生培养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任务,但是多年来,涉农专业招生困难,下属的农业科技专业显得更是冷门。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农业科技专业生源短缺,学校难以在这个专业投入大量的财力和精力,直接导致师资力量的薄弱和器械设备的落后和缺乏。这引起了专家学者们对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科技培育问题研究的重视。对农科专业的不够重视,导致专业定位模糊,培育目标也不明确。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农业科技素质培育现存的农业科技素质培育定位模糊、农业科技素质培养条件缺失、农业科技素质培养方式落后等问题,以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农业科技素质培养为主线,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国内高职涉农专业大学生的农业科技素质教育现状、取得的成就和还存在问题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以次为依据提出了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