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阶段,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村金融资金供给不足,但这种不足并不说明农村资金缺乏,而是农村金融供求状况存在明显的矛盾,主要表现为资金总量供不应求,真正用于农业和农村投资的很少。农民源源不断的在中国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及邮政储蓄网点进行储蓄,其在农村金融活动中更多地只是参与存款活动,在贷款竞争中他们参与的机会却很小,这些金融机构把农村资金进行了“非农化”转移,造成了农村金融“空洞”,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因此,改善农村储蓄资金外流现象便成为本文的主要目标。 本文在对目前农村储蓄投资的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制度层面探讨储蓄资金“非农化”的原因,并提出了农村储蓄投资的制度创新建议和政策支持。全文共包括六章内容。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对相关研究的国内外动态进行了综述,并概括了论文的研究方法,同时提出了主要创新之处。第二章首先界定了与本文相关的储蓄、投资、制度等三个核心概念,然后对本文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作了阐释,为后续章节的分析进行铺垫。第三章主要考察了国外(如美国、德国、日本等)农业信贷制度的现状与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农村金融尤其是储蓄投资制度的启示意义。第四章运用相关数据资料,对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储蓄投资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对中国农村金融机构储蓄存款、贷款等总量指标进行分析,描述了我国农村储蓄投资的实际状况;并从储蓄投资的微观层面即农户角度分析了储蓄资金净流出的情况。第五章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目前影响我国农村储蓄投资的制度进行了绩效评价,认为当前我国农村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当前储蓄投资的制度安排不适于农村金融发展的实际需要。因而,对当前储蓄投资的相关制度进行重新安排势在必行。第六章针对前文的分析结论,提出了一系列新的制度安排,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