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助动词是动词里的一个小类,有自己独特的语法特征。本文运用穷尽式的统计方法和比较归纳的方法对《抱朴子外篇》(以下简称《外篇》)中的助动词进行考察,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其分析研究,力求揭示中古时期的汉语助动词的概貌。论文共分为四大部分。一、绪论。对《外篇》及助动词的情况进行概述,介绍了葛洪及《外篇》,对助动词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概括了助动词的研究现状,在综合分析中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助动词是在句法结构上经常位于动词或动词性的成分前,在句子中一般充当辅助谓语,表示可能、意愿、应当等语义的一类动词。”二、《外篇》助动词的使用情况。在这部分中,我们对《外篇》里的助动词进行了分类,并对每一个助动词的用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展现了《外篇》中蕴含的助动词系统。《外篇》中的助动词共15个,它们分别是:可、可以、能、足、足以、得、克、欲、敢、肯、愿、忍、宜、当、须。共分成了四类,列举了每个助动词出现的句法结构类型,并对每个助动词的用法都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三、《外篇》助动词的比较研究情况。首先是对《外篇》中各类助动词的用法进行了比较,考察各类助动词在用法及词频上的差异,其次我们选取了先秦典籍《尚书》、《诗经》、《左传》、《论语》、《孟子》、《韩非子》这几部著作,进行纵向比较,分析其中助动词用法的异同及其变化发展情况。与此同时,还选取了和《外篇》处于同一时期的《世说新语》、《论衡》,对它们的助动词系统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其中的异同。通过历时和共时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助动词的发展变化的情况,从中得出了助动词的演变的规律。助动词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伴随着语言交际的需要,有少数的助动词消亡,也有新的助动词产生,但是助动词的最核心的语法特征即“用在动词前,从整体上表示一种判断、评估的情态意义”是没有变化的。四、结语。在论文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做了总结:助动词的使用表现出不平衡性;助动词系统从先秦时期到中古时期不断的发展变化,助动词的范围逐步固定下来;“助动词+VP”是判断助动词的最重要的结构标准;能够进入“不……不”这个结构也是助动词的重要的语法特征,但一直没有出现“不欲不”、“不愿不”这种结构,并且也没有萌芽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