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建立全新的分子设计平台,消除各类结构缺陷,突破分子局限并实现纳米-介观等多尺度有序化效应,是改善有机宽带隙半导体激子发光、载流子输运以及光子传输/振荡的有效策略,是集成高荧光效率、高迁移率、高介电常数、高品质因子等优异性能的根本方法,是实现低成本大面积有机电泵浦激光的物质基础,更是发展新一代塑料电子与柔性可穿戴光电器件的重要基石。基于此,本博士论文以有机半导体空间设计与多位阻功能化修饰为基础,凭借
【基金项目】
:
研究生创新基金,二芳基氮杂芴的超分子协助机制及其高效构筑分子纳米格(46030CX177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类芴的格子纳米单体及其可溶性光电聚格设计(2177406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超分子作用力协同策略构筑立体规整性环链迭代聚格(220711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面向全印刷OFET-OLED显示的核心材料体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全新的分子设计平台,消除各类结构缺陷,突破分子局限并实现纳米-介观等多尺度有序化效应,是改善有机宽带隙半导体激子发光、载流子输运以及光子传输/振荡的有效策略,是集成高荧光效率、高迁移率、高介电常数、高品质因子等优异性能的根本方法,是实现低成本大面积有机电泵浦激光的物质基础,更是发展新一代塑料电子与柔性可穿戴光电器件的重要基石。基于此,本博士论文以有机半导体空间设计与多位阻功能化修饰为基础,凭借有机纳米格芳烃的延伸拓展优势,设计合成一系列一维格基纳米聚合物(又称为聚格链),该聚格的主链特征介于一维共轭聚合物与二维共价有机框架之间,可潜在集成类无机碳纳米的光电属性与可溶液加工的聚合物优势。首先,通过傅克聚格子化反应或Yamamoto偶联聚合反应构筑格基纳米聚合物,精准控制一维构型与立构规整性等一级结构。在此基础上,选取格芳烃单元间不同的连接模式调控持续链长与单链构象等二级结构,再协同利用超位阻效应诱导特殊的链缠结与介观组装形貌等三级结构,最终实现聚合物半导体的共价纳米有序化与介观有序化,助力高性能光电器件的发展。具体研究内容与重要发现如下:1.一级结构调控:引入分子吸斥协同策略控制傅克聚格子化反应的立体选择性。巧妙结合给受体堆积作用力与超亲电体的电荷排斥力,诱导A2B2型聚合单体的分子堆积(反平行中心对称的排列模式),实现具有内消旋选择性的傅克聚格子化反应(80%de)。以此为基础,制备一系列内消旋等规立构的一维手画手聚格分子(产率超过60%),其一维主链构型通过~1H NMR、~1H-~1H COSY、FT-IR、GPC、DLS与AFM等方法进行表征。同时,借助分子动力学计算,发现具有内消旋等规立构的手画手聚格可形成各向异性程度高的棒状链塌陷构象,不同于外消旋等规立构的环状塌陷构象。2.二级结构调控:借助双链螺聚格子化效应提高主链刚性并调控共价纳米有序化效应。受启于DNA双螺旋模式,借助螺环芳烃四臂延伸的优势构筑一维纳米聚螺格。其中,凭借双键连接的共价构象锁定效应,纳米聚螺格的持续链长可达41 nm,明显高于传统的共轭聚合物体系(持续链长仅仅为3~20 nm)。在无定型薄膜条件下,高度刚性的主链特征降低了空穴传输的能量无序度(低至46.6 me V),其迁移率(3.93×10-3 cm~2 V-1 s-1)明显高于传统共轭聚合物体系(无定型薄膜)。不仅如此,纳米聚螺格的超长持续链长效应还能增强偶极极化能力,获得高介电常数特性(k=8.43,接近于Ga N),结合聚苯乙烯掺杂策略可有效提高OFET器件的迁移率(以并五苯为半导体,迁移率可从0.2提高至0.9 cm~2 V-1 s-1)。3.三级结构调控:共轭聚格的介观有序化及其柔性光子晶体。以共轭格基纳米聚合物为分子模型,借助良溶剂的溶剂浇铸法/溶剂热退火法原位组装形成一维光子晶体(其反射谱满足Bragg-Snell衍射方程)。该光子晶体具有优异的光学特性,如高透光率(86~90%,可见光范围内)、角分辨发光的各向异性、电致发光效率提升(3~5倍)效应以及极低波导损耗系数(2.6 cm-1)的ASE行为。在此基础上,该共轭聚格的光子晶体还具备机械柔性,其拉伸应变可达15%,韧性达70 MJ m-3,可作为新一代多功能柔性光学塑料半导体。4.宏观界面调控:共轭打断聚格的介观组装与高品质因子的随机激光。以超位阻效应更强的共轭打断聚格为分子模型,保持光子晶体导向的介观组装特性,降低薄膜连续性并形成高折射率差(?n≥0.8)的材料/空气界面,从而增强光子反射与限域效应。在此基础上,共轭打断聚格的光子晶体具有超稳定的蓝光发射,其厚膜的量子效率达40~50%,明显高于旋涂薄膜的量子效率(18~22%),展现出抗聚集诱导淬灭效应(anti-ACQ)。最终,将光子晶体的波导效应与裂痕界面的光子反射效应相互协同,获得准连续的深蓝色随机激光,其阈值低至22.3μJ cm-2,品质因子高达5500~6200,是目前宽带隙半导体激光(包括有机与无机体系)的最高水平。总而言之,本论文以格基纳米聚合物多尺度有序化效应为研究主线,通过立构规整性、超长持续链长以及介观有序化等多级结构调控提高薄膜的载流子迁移率、介电常数、荧光量子效率以及微腔品质因子,实现了单组分的低阈值随机激光。该论文开拓了新一代柔性/塑料电子的材料体系,并为有机电泵浦激光材料的研发提供了潜在的分子设计思路。
其他文献
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素有“亚油酸之王”美誉,普通型红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可达70%以上。亚油酸(Linoleic acid,LA,C18:2Δ9,12)是植物细胞膜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植物抵御外界多种胁迫,也是多种信号分子合成的前体物质。亚油酸属人体必需脂肪酸,可降低血液粘稠度及甘油三酯含量,还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其生物合成由一系列脂肪酸合成及脱氢酶催化完成,其中ω-6
随着通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充斥着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智慧城市、社交网络、智能家居、传感网络、金融与银行等应用中会产生大量非规则数据。这些非规则数据具有结构复杂、维度较高等特点,难以通过传统信号处理方法进行处理。近年来,图信号处理已经成为处理众多非规则数据的有力工具。图提供了对非规则数据和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建模的能力。例如,在通信网络中的用户可以建模为顶点,而他们的信道可以建模为边。
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科学探索、军事应用等由大气空间向海洋空间不断拓展和延伸,水下通信系统面临着信息传输量不断增长的压力。携带光子轨道角动量(Orbital Angular Momentum,OAM)的涡旋光束可实现多路信息在同一个水下路径中的传输,将成为提升水下无线光通信系统容量和频带利用率的有效途径,为水下无线光通信持续扩容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然而,涡旋光束在海水介质中传输时将不可避免的受到海洋湍
干旱已成为阻碍水稻生产的首要非生物胁迫因素,开展水稻节水抗旱意义重大。其中,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水稻抗旱品种培育和利用布局,这就需要进行水稻抗旱性的精准鉴定和科学评价。本研究开展了水稻川香29B近等基因导入系(NIILs)和主推品种芽期在5%、10%、15%、20%浓度PEG模拟干旱鉴定试验,川香29BNIILs苗期反复干旱胁迫试验,主推品种分蘖期和穗分化期大田抗旱性鉴定试验,川香29BNIILs、育
量子信息处理利用量子力学基本原理,比如测不准定理和不可克隆原理,保证了量子信息处理的无条件安全。在基于纠缠的量子通信中,高质量纠缠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资源。不幸地是,纠缠质量会因纠缠产生过程中器件不理想以及操作误差而下降。另外,在纠缠分发过程中,固有的信道噪声会进一步降低非最大纠缠态的保真度,这些不利因素都将使得最大纠缠态退化为部分纠缠甚至是混合态,进而影响量子通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局域操作和经典通
区块链作为一种新型分布式数据库技术,依靠其去中心化、可溯源、不可篡改等特性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存储应用的领域和现状进行分析,归纳了当前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数据存储领域的优势与不足,希望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分布式数据存储应用在更多领域的落地提供参考,同时也对基于区块链的数据存储技术的发展有借鉴意义。
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在世界各地广泛种植,产量逐年提高,其营养成分均衡,富含芦丁、矿物质、氨基酸等,是类黄酮物质的天然膳食来源,深受人民喜爱。同时,因其具有抗盐、抗贫瘠、抗重金属等优良性状,也是植物抗逆研究的重要材料。但由于其果皮紧贴种子,坚硬不开裂,在生产中很难有效脱壳。目前采用高温熟化再冷却的脱壳方法,不仅降低营养成分,而且增加生产成本,影响经济价值。难脱壳严重制约苦荞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无线数据量呈爆炸式增长,引发对频谱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尽管使用毫米波、太赫兹等高频电磁波可缓解频谱缺口问题,但因其绕射能力较差,尚未能满足未来移动通信广域覆盖的需求。因此,频谱的利用不仅要着眼于高频资源,还需充分挖掘低频资源。目前,不断涌现的各种无线电业务造成了低频资源日趋紧张。同时,传统的固定频谱分配方式已无法适应频谱需求的动态变化,产生了频谱闲置和利用不均匀等问题,加
华阳川铀矿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小秦岭构造带西部,是一个以铀、铌共生为主,并伴生铅、稀土的多金属矿床。华阳川地区铀矿类型多样、成因复杂,具有较好的铀成矿条件和资源潜力。由于深处秦岭北坡,地形陡峻、覆盖严重,开展地表找矿工作十分困难。已往铀找矿工作采用水化学法圈定放射性异常+地面伽玛测量圈定矿化体的方法组合,一直受限于地形陡峻和地表覆盖的困扰,找矿效果不佳、效率低下。本次工作在对已有研究成果和地质资料预研
随着软件的多样化应用,软件规模不断扩大,复杂性日益提高,软件安全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在软件的设计和程序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软件缺陷,严重威胁软件安全。因此,在软件交付前,提前检测并修复软件缺陷,有助于优化测试资源,提高软件质量,节省人力物力成本。跨项目缺陷预测技术利用来自其它项目(源项目)中的数据,自动挖掘有效特征,训练缺陷预测模型,用于预测目标项目的软件样本是否存在缺陷。跨项目缺陷预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