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担保能够解决发行人与投资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重要的债券增信手段。2007年10月银监会发布《关于有效防范企业债担保风险的意见》后,商业银行停止为企业债担保。此后,我国企业债市场上的担保方式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目前主要的担保方式可以分为外部担保和内部担保。外部担保是指由第三方提供增信措施,为债券的本息提供不可撤销连带责任担保。根据第三方担保人的性质不同,可以细分为由专业担保公司提供担保和由第三方企业提供担保;内部担保则是指发债公司抵押不动产(如土地)或质押动产(如股票和应收账款等)为债券的还本付息提供担保,当发行人无法偿还债券本息时,用抵押或质押资产代为偿还。2014年3月4日“11超日债”违约事件发生之后,债券市场上相继爆发了多例债务违约事件。作为应对债券违约和减少违约损失的重要措施之一,担保在债券市场的重要性日渐上升。本文首先从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以逆向选择理论和道德风险理论为基础对企业发行担保债券的动因进行分析。其次以外部担保和内部担保的增信原理为基础,分析担保对债券信用评级和发行成本的影响。最后以2008年-2015年9月间发行的公司债和企业债为样本,实证检验企业发行担保债券的动因与增信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担保与发行人的信用等级负相关。发行人的风险越高,信用等级越低,越有可能采取担保;第二,相同债项评级的债券中,担保债券的发行利差反而更高。这说明信用等级较低的企业,违约风险较高,被市场认为未来更有可能违约,投资者所面临的道德风险问题更严重,发行担保债券是市场对其融资的要求,能够解决事后的信息不对称,防范道德风险,弥补投资者的违约损失。第三,担保能够显著提升债券信用等级。其中,由担保公司担保的增信效果最强,能够提升约1.2个信用等级;抵、质押担保的增信效果次之,能够提升约0.7个信用等级;由第三方企业担保的效果最差,仅能提升约0.5个信用等级。第四,只有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能够显著降低发行成本。由担保公司担保的债券发行利差比同主体评级的无担保债券发行利差显著低20.5BP。这一结论也与提升信用评级的结论相一致,由担保公司担保的债券市场认可度较高,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债券信用评级,还能够显著降低发行成本,而第三方企业担保和抵押、质押担保降低发行成本的效果并不明显。本文认为担保能够减轻事后信息不对称,约束高风险发行人在发行后的行为,与信用评级的信号传递作用在市场上互为补充。三种担保方式虽然能够显著提升债券信用评级,但是对债券发行利差的降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说明一方面评级机构给出的信用等级夸大了债券本身的安全性,无法得到市场的认可,信用评级可能存在失真的现象;另一方面,多数企业采取的担保增信方式并不受市场投资者的认可。结合研究结论和债券市场现实情况,本文从提升信用评级公信力、优化担保增信方式和完善基础制度建设三个角度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文章最后指出本研究的局限性,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