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结构对马氏体不锈钢氢脆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wangtou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氏体不锈钢同时具备高强度、高韧性及优异的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在能源、航空及制造等领域,如汽轮机叶片、飞机起落架以及高强度紧固件等。然而,高强度带来的氢脆问题却限制了其应用和发展。马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复杂,包括板条马氏体基体及与合金成分相关的析出相,部分材料中还含有初生相δ铁素体。析出相和δ铁素体相可作为氢陷阱影响氢的扩散和富集,进而影响氢致开裂行为。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微观结构对马氏体不锈钢氢致断裂行为的影响,探究马氏体不锈钢的氢脆机理,为马氏体不锈钢的安全服役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以三种微观组织不同的马氏体不锈钢PH13-8Mo、15-6PH和17-4PH为研究对象,综合应用恒载荷拉伸(CLT)和慢应变速率拉伸(SSRT)、扫描电镜(SEM)、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热脱附质谱(TDS)、扫描开尔文探针力显微镜(SKPFM)以及氢微印等手段,系统的研究了马氏体不锈钢微观组织的氢陷阱特征及其对氢脆行为的影响规律与机制,主要结论如下:(1)使用 CLT 和 SSRT 测试了 PH13-8Mo、15-6PH 以及 17-4PH 的动态充氢时断裂应力随氢浓度的变化规律,并分析了断口形貌。进一步采用SEM、EBSD、TEM、TDS以及氢微印对微观组织和氢陷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LT测得的PH13-8Mo和15-6PH氢致延迟开裂门槛应力σth随氢浓度C的变化规律分别为σth/σb=-0.18lnC+0.84和σth/σb=-0.64lnC+2.01;而 17-4PH发生氢致延迟开裂的临界氢浓度(≥23.99 ppm)远大于PH13-8Mo(<7.23 ppm)和 15-6PH(<10.22 ppm)。在相同的充氢条件下,PH13-8Mo和17-4PH钢在CLT下的氢致延迟开裂门槛应力略低于(<0.1σb)在SSRT(1×10-7 s-1)下的断裂强度,而15-6PH则表现出不同的规律。且对于PH13-8Mo和17-4PH,两种加载方式下氢脆断口裂纹源均位于试样内部,15-6PH在SSRT测试的断口裂纹源则位于试样表面附近。而通过微观组织观察与统计发现,15-6PH钢含有大尺寸碳化物(平均350 nm)。SSRT动态加载下位错携带氢使大尺寸碳化物周围快速富集氢并引起开裂,而CLT加载过程,没有位错迁移氢,碳化物周围的氢富集不明显,进而导致15-6PH在SSRT(<1×10-6 s-1)下的断裂强度低于CLT的断裂门槛强度。(2)对含有初生相δ铁素体的17-4PH,SKPFM结合氢微印的结果表明δ铁素体/马氏体界面是氢陷阱位置;通过EBSD分析在30.0 mA/cm2动态充氢SSRT和CLT下氢致裂纹的萌生和扩展,分析结果发现:长条状δ铁素体相沿轧向分布。在两种加载方式下,裂纹都起源于δ铁素体/马氏体的相界面,但扩展路径不同。在SSRT过程,裂纹优先沿着相界面扩展,并平行于拉伸方向;而在CLT过程中,裂纹穿过马氏体或δ铁素体扩展。前者归因于SSRT过程中低的应变速率下应变促进氢在相界面的局部富集程度越高;而在CLT加载下,氢在相界面的富集不明显。(3)对 15-6PH,在 482℃ 下分别进行了 60min、120min和 240min 的时效处理,获得了含不同Cu析出相的微结构样品。采用TEM、TDS及几何相位分析(GPA)等手段,研究了 Cu析出相对氢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样品的晶粒尺寸、位错密度以及抗拉强度都相似,但Cu析出相的晶体结构及尺寸不同。60 min时效后,Cu析出相为B2结构和体心立方(bcc)结构,且与基体共格;120 min时效后,转变为9R结构;当时效时间达到240 min后,转变为面心立方(fcc)结构,且与基体呈半共格的关系。GPA分析表明,Cu析出相的应变界面是氢陷阱位置,这与时效样品中的高氢浓度相一致。240 min时效的样品,具有最高的抗氢脆性能,归因于半共格的fcc结构Cu析出相/马氏体基体界面具有更高的氢束缚能力。(4)在模拟汽轮机末级叶片的实际服役温度80℃进行动态充氢SSRT测试,并与室温下的氢脆性能进行对比,探究温度对PH13-8Mo和15-6PH氢脆行为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材料在80℃下的氢脆敏感性都低于室温;15-6PH在80℃下断口脆性区为准解理特征,而室温下为沿晶和准解理的混合特征。这是因为温度影响氢的局部富集程度和富集位置,氢在室温下主要分布晶界位置,而在80℃下晶界和基体都有分布。PH13-8Mo的强度高于15-6PH,而在室温下,15-6PH的氢脆敏感性高于PH13-8Mo,归因于在室温下15-6PH中应变促进氢富集在碳化物界面并引起开裂;而在80℃,低应变速率SSRT(1×10-6 s-1)下15-6PH的氢脆敏感性低于PH13-8Mo,这与碳化物界面开裂对材料氢致断裂的影响降低有关。在80℃下氢的局部富集程度降低,且低应变速率下氢浓度升高,裂纹也会起源于晶界处。
其他文献
微电网能源供需系统往往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不同储能技术之间的形态也存在巨大差异,这些特性的存在导致微电网系统精细化控制的困难,也为微电网能量管理与调度的整体优化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同时,由于微电网的低压特性,其传输线路线损显著,但在现有研究中又往往被忽视。为此,本文结合微电网实际运行特点,以经济运行和高效调度为目标,开展微电网能量管理与调度方法研究。鉴于强化学习在复杂、动态、不确定性环境下优化与决策
学位
在现代钢铁企业中,板带热连轧生产线具有工艺复杂、工序流程长、各个工序存在强耦合关系等特点,为了保证其高成材率和高质量的运行,首先需要保证热连轧生产线能够稳定、连续、高效生产,而设备的完好率及其运行精度则是保证生产稳定性的最重要先决条件。目前针对设备管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关注设备“转不转”(设备健康状态)问题,对于设备“转得好不好”(设备服役性能)则关注较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对生产稳定性和产品质
学位
研制和开发高强度、良好成形性的先进高强钢是汽车工业近年研究的重点,空冷强化钢是一种在退火状态下具有非常好的冷成形性,奥氏体化后空冷即可得到高强度马氏体/贝氏体组织的先进高强钢。其加工过程具有流程短、成本低、精度高、效率高的特点。然而,目前对空冷强化钢成形性能调控机理及其空冷强化机制尚不清晰。本文以开发一种在退火态下具有良好冷成形性能,热处理后空冷可获得高强度良好塑性的空冷强化钢为目标。通过研究冷轧
学位
多智能体系统的分布式协同在生物学、物理学、机器人技术、控制工程以及社会科学等各个研究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已经成功应用在无人机编队控制、移动机器人协同控制和分布式移动传感器网络设计中。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各种限制因素或混合因素的存在,多智能体系统控制算法的设计往往需要考虑多种约束条件,如资源受限约束和输入受限约束等,此外,系统的异构性和未知性给控制算法的设计带来了更高的要求,例如,在军事网络中,由许
学位
高铬钢轧辊材料是高碳、高铬并含一定量的钒、钼元素的合金钢,其凝固组织含有高硬度的M7C3型碳化物,通过合理热处理获得回火马氏体基体和多种类型二次碳化物,具有高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能。凝固组织的控制和热处理工艺是获得综合性能的关键。本文采用了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SEM、EBSD、TEM 等手段,研究了 1.3C-13.0Cr-2.0Mo-0.5V-1.0Ni-0.5Si-1.0Mn高铬钢的凝固机理与
学位
近年来,现代化工业过程的复杂性日益增加,工业装备和过程控制系统正朝着规模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由多个子系统耦合连接构成的互联系统应运而生。互联系统中每个子系统易受到与其连接的其他子系统的影响,子系统内部或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机制发生故障,可能会彻底改变整个互联系统的行为,这种分布式环境给互联系统的容错控制问题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互联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已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
学位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开发战略及节能减排政策实施,高速铁路运输迎来快速发展时期。目前,传统铁路敞车车体用钢面临强度低、耐蚀性、使用寿命短等不足,难以满足复杂苛刻大气环境钢材性能需求。所以亟待开发满足在苛刻大气腐蚀环境下服役的易焊接高强度高耐蚀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耐候钢。本文重点关注铁路车体用钢在滨海工业大气酸性苛刻环境中耐大气腐蚀问题。基于以锈防锈的微合金元素设计和组织调控来提高铁路货车用低合金高强度
学位
微电网是缓解电网中高比例新能源接入造成冲击的有效技术手段,同时也为大型电网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它具有灵活的电能转换能力,并且拥有多种调控方式,可以有效地将大规模的分布式电源连接到大型电网中,形成相互支撑。尽管微电网可以在并网或孤岛模式下运行,但由于其底层装置具有高度的电力电子化特性,以及复杂的组网形态和双向的能量流动,给装置之间、系统之间带来稳定运行和协同控制的挑战,如低惯性的特点使得设备容易与接入
学位
柴达木沙漠是地球上典型的酷旱、高海拔荒漠。柴达木盆地强烈的风沙吹蚀过程,塑造出形态多样的风积地貌类型,又因其风沙地貌在外部形态上同火星、土卫六等地外星球类似,而备受地貌学家和沙漠研究者们的关注。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山前沙丘区的风沙地貌集中分布于东昆仑山脉祁曼塔格山前的厚冲积、洪积扇和河湖相地层上。风成沉积物是陆地沉积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敏感。因此,关注沙漠地区沉积物的物源研究对于理解
学位
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是解决能源危机和温室效应的重要途径。氧化物弥散强化(ODS)合金具有热膨胀系数小和热导率高等特点,是核反应堆包壳和聚变堆包层等关键部件的高温结构材料。为了提高能源利用率,核反应堆的运行温度不断提高,这对核心结构材料的性能要求更加苛刻,亟需开发具有更高力学性能的铁基ODS合金。本文基于复相强化理论,综合利用高体积分数的NiAl金属间化合物和弥散分布的纳米氧化物进行强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