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的实质性缺失是多数企业经营失败的主要原因。美国安然、世通财务造假案的发生将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的呼声推向高潮,在此背景下,美国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紧随美国步伐,我国财政部等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基本建成。但是,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及其评价和信息披露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且评价指引和审计指引主要是定性分析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而非定量,这就造成了我们难以横向比较与整体评价。另外,从目前披露的内控自我评价报告和审计报告来看,大部分公司都认为自身的内部控制体系是完整的、有效的,但这明显与现实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呢?企业无论是开展生产经营活动还是利用闲置资产进行投资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企业价值。而内部控制在维护企业生产经营秩序、调节企业生产经营环节方面,以及防范企业发生不确定性风险方面都有很好的保障作用。那么,企业价值受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吗?笔者带着这些疑问,展开了本文的写作。本文以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程度为切入点,设计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法计算该体系选取变量的得分,以综合得分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替代变量。然后对2013年深市主板A股的样本公司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出我国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价值之间呈现正相关关系,即内部控制有效性越强,企业价值越高。但是从描述性统计分析当中,我们又看到我国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整体偏低,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我国资本市场还不是很成熟,内部控制虽然得到了政府监管机构的高度重视,但是企业未必就是完全出于自愿进行内部控制建设的,毕竟内部控制建设成本是高昂的,效益是要慢慢凸显的。本文的创新之处,一是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系统的设计采用的研究标准是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将其作为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系统的一级指标,这在设计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研究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时代性。二是在一级指标下设二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数量不等,通过因子分析的综合得分计算每个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作为一个替代变量。三是本文采用了2013年的最新数据,具有很强的信息时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