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简要评述了电化学发光分析法的发展过程及其研究现状,在总结大量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本课题组掌握的知识基础上,对固定钌联吡啶的新材料和新方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探索,进而建立了可应用于实际样品高灵敏测定的方法,具体的研究工作在以下几方面:
基于苯海拉明对钌联吡啶(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ECL)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以壳聚糖(cs)/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复合膜在玻碳电极(GCE)上固定钌联毗啶制备化学传感器的方法。研究了苯海拉明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和电化学发光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表现出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ECL响应。基于苯海拉明的存在增大了钌联吡啶的发光强度,建立了测定苯海拉明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苯海拉明浓度在1.0×10-4~1.0×10.7 mol·L-1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67),检出限(S/N=3)为8.6×10-8 mol·L-1。连续平行测定苯海拉明溶液(3.8×10-5 mol·L-1)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7%。
基于氧氟沙星对钌联吡啶(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建立了一种以多壁纳米碳管(MWCNTs)/二氧化硅-钌联吡啶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发光检测氧氟沙星的新方法。利用溶胶.凝胶(sol-gel)固定化稳定的优点和纳米碳管的电催化作用,提高了传感器的响应电流。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氧氟沙星浓度在1.0×10-4~4.0×10.-6 mol·L-1范围内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48),检出限(S/N=3)为2.0×10-6 mol·L-1。连续平行测定氧氟沙星溶液(2.4×10-5 mol·L-1)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8%。
基于苯海拉明对钌联吡啶(Ru(bpy)32+)的电化学发光的增敏作用和丝素蛋白-钌联吡啶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稳定好的特点,建立了一种以丝素蛋白多孔膜-钌联吡啶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的电化学发光检测苯海拉明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苯海拉明浓度在1.0×10-4~1.0×10-7 mol·L-1范围内与其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r2=0.9989),检出限为3.0×10-7 mol·L-1(S/N=3)。连续平行测定3.8×10-5 mol·L-1苯海拉明5次,发光强度的RSD为1.8%用于实际样品中苯海拉明的测定,结果满意。
在裸金电极上制备了L-半胱氨酸自组装膜修饰电极(L-Cys-Au/SAM.CME)。实验研究了钌联吡啶和罗红霉素在该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及其发光行为。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表现出了很好的电化学活性和电化学发光(ECL)响应。基于罗红霉素的存在增大了钌联吡啶的发光强度,从而建立了测定罗红霉素片的电化学发光分析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罗红霉素在1.0×10-4~1.0×10-7 mol·L-1与相对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I(强度)=2×107C+384.02,r2=0.9955,检出限(S/N=3)为1.0×10-7 mol·L-1。连续测定1.8×10.5 mol·L-1罗红霉素10次,发光强度的RSD值为1.9%,表明该修饰电极具有较好的重现性。该方法已经成功地应用于罗红霉素片的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