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白内障晶体核硬度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来源 :同济医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s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检测老年性白内障硬度及其相关的因素.方法:50岁以上老年性白内障47例、47只眼.术前按LOCSII将其散瞳分类.将白内障囊外摘出的晶体核称净重,测量核的中心厚度和直径后,用一测定穿透力的装置,测出晶状体的硬度.多元回归分析晶体硬度与年龄、核颜色、发病时间等因素的关系.结果:不同级别的核所记录的图形不同,最大力位于核中心.穿透I级核所需的平和是0.51±0.29牛顿(N),II级核为1.41±0.35N,Ⅳ级核增加到2.96±0.62N,Ⅳ级核所需的平均力是I级核的6倍.回归分析85﹪的核硬度与颜色和混浊度有关.皮质及后囊混浊不影响核的硬度.长期糖尿病和高度近亮眼Ⅳ级核的频度增加.核颜色与核的重量(r=0.4565)、直径(r=0.5263)、厚度(r=0.55552)呈正相关性(P<0.001),而年龄只与重量(r=0.3239)有较弱的相关笥(P<0.05).结论:老年性白内障核颜色是判断核硬度、直径和厚度的最可靠指标,该结果有助于手术医生计划小切口和超声乳化手术.
其他文献
目的:肝硬化在全球均有较高的流行率,在我国,乙型肝炎感染后所致的肝硬化最为常见。肝硬化起病缓慢病程长,患者发展到失代偿期肝硬化后,常发生不良结局影响预后,如食管胃底静
目的:本研究首先根据乳腺正常上皮细胞株(MCF-10A)和乳腺癌细胞株(MCF-7和VDA-MB231)对近红外(NIR)七甲川花菁染料IR-80不同摄取量导致的荧光强度差异性,筛选出染料浓度和拍
第6号染色体长臂(6q)缺失常见于白血病、淋巴瘤以及乳腺癌、卵巢癌和黑色素瘤等实体肿瘤.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6q缺失常常继发于原发性的染色体畸变,如(14;18)等.第6号染色
背景及目的:  p21激活激酶(p21-activated kinases,Paks)是小G蛋白Rho家族Rac和Cdc42重要的下游效应分子,为一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参与调节细胞骨架重构和细胞运动等多种生物功